未滿兩歲的小孩,很少有耐心一頁一頁翻閱刊物,可是不久前談過兩次這年紀的小東西,開始接觸看不懂的刊物,就有這樣的好奇和耐心。第一次是歲半時的他,晨早醒來從熟睡中的媽媽身邊爬下床,自己一個人靜靜走出大廳,坐在大廳玩具椅上,傳神對着公公教過他認字的字牌;第二次是爸媽帶他遊商場時,指着發現櫥窗裏的女裝手提包,高興地說是「書包」,對文字那麼有興趣,很多老人家便說他有書緣。

文匯報


吸煙容易戒煙難。戒煙,相信還是得看每個煙民的意志力和決心,家父打從青年時代吸煙,一直幾十年不曾間斷過,自從一次胃病發作,醫生勸他戒煙,他二話不說,坐言起行,即時便鼓起他年輕時有過的創業精神,一夜之間就與煙絕緣了。

文匯報


黑雨過後,路過深水埗汝州街,看到路旁放着一對像給雨水淋過,依然如常光亮的學生新皮鞋,想起之前消委會公布過28款學生皮鞋中,其中半數含有塑化劑。據說,此鞋穿着時一經雨水濕透襪子接觸到雙腳皮膚,便有致癌風險,便不由聯想到會不會曾經有家長帶着他的中學生兒子走路時正遇到傾盆大雨,擔心兒子穿着的新皮鞋,因濕透了的襪子吸入塑化劑的污染,即時就在附近鞋店為他的寶貝兒子置換買過另一對運動鞋?

文匯報


這幾天,「家廚」休息時經常在手機不停看粵語片,問這個一向只談阿倫狄龍、羅拔迪尼路、畢彼特和里安納度狄卡比奧的西片迷,為什麼忽然對粵語殘片那麼有興趣,他馬上糾正說不是「殘片」,近日千多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擺上網的粵語片,不止半點不殘,而且當中好幾百部還是全新印本,聲光比很多同期美高梅富麗堂皇七彩大片還悅耳醒目得多,昔日的「七日鮮」,六十年後今日已翻身成「半世鮮」,而且片上還加印清楚玲瓏的字幕,演員對白原汁原味,比當日首映時更覺耳目一新。

文匯報


朋友送我一本從舊書攤揀來的《李凡夫漫畫作品回顧展》場刊,是曾在中文大學邵逸夫堂舉行的一個展覽的小冊子,說是「逸夫凡夫」歷史性結緣的一次小紀念,向來喜歡人物傳記,場刊中談及畫家的文字就吸引我了。

文匯報


在社交媒體看到一些P圖的組織,免費為大眾「圓夢」,把無可能的事化作「真實」,如為破損照片復修、添上色彩;替沒拍婚紗照的老夫妻製造新婚合照;把已逝親人加入現在的家庭照片中;剔走多餘的人;為夭折嬰兒創造健康成長過程以至長大成人,製作成動畫……真的很神奇。科技的發展,徹底讓時光倒流,逝者復活。這些虛擬的照片或「錄像」,從正面看可以治癒一些人的遺憾或傷痛,雖然明知不可能發生,但製造出的可能性,是一份很大的慰藉,這是它的可貴。

文匯報


前兩星期談過,大清早睡醒後從媽媽身邊爬起床那個剛滿兩歲的「小東西」,不動聲色跑到大廳,靜靜坐在玩具椅上,全神面對着家長擺放的字牌。這字牌本來是公公教他5歲的哥哥認字而設,他不過是好奇自動站在一起旁聽的「插班生」,哥哥上課時就連帶他聽入耳,也跟着念出認識的十多個字。大人驚奇讚他,他自己也開心得意,認字無意中便成了他的新遊戲,漸漸連平日鍾愛的玩具也不大感興趣了。記得前輩說過,小小年紀這樣喜歡文字,就是天生有「書緣」。

文匯報


中國人有個習性,常感自己不足,比如樣貌,我們只會聽到整容要「隆」,隆胸、隆鼻,不會減細胸部或鼻高,這是審美眼光吧。不少中國人都羨慕西方人清晰的五官,其實,何之美,真是與時代和地域有關。

文匯報


新聞不說不知道,有種含有重金屬、有毒物質的廉價手機殼,是由醫療廢物和電子垃圾處理後注塑成形,開封後散發出撲鼻的塑膠氣味,不止令人難受,就是握在手中,肉掌緊貼過機殼之後,也會令手掌受到感染而歷久不散,對人體更有超乎想像的傷害。

文匯報


在繪畫人體時,我個人覺得最難畫的是手。手在結構上較複雜,「十隻手指有長短」,每一手指又有三節,雖然互相比例上有一定關係,但這些同異之間的組合就很奧妙,讓我們可以靈活地以手去做很多細微的動作。

文匯報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