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爆料熱線
熱門搜尋:
全部
下拉
全部
報紙
視頻
從新到舊
下拉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下拉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菜單 列表菜單
卡片菜單 卡片菜單
21科課程框架更新 利跨科做好國安教育
香港第一輪的《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於2021年公布,至今年5月底,教育局率先更新整體的課程框架,包括強調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學習,突出「大安全」概念,並配合愛國主義教育的推行。當時亦更新了首批的6個《科目課程框架》,涉及中文、英文、數學、藝術及體育5個學習領域。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專題網站上線 還原修例風波真相
教育局發指引助教學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甯漢豪:大學城90公頃預留地可再增加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認為,大學城要長遠配合未來30年本港的發展需要,也應配合整個北都科技及其他產業發展,目前較為成熟的5公頃教育用地,「很難將計劃一炮打響。」議員鄧飛則指,政府整合不同院校意見、意向書時,應該留意到教學樓、宿舍等設施的需求。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港6大學9項研究獲資助4.6億
香港研究資助局昨日公布2025/26年度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的撥款結果。本年度該兩項大型研究計劃共有9個項目獲撥款,資助總額達4.64億元,涉及6所本港大學學者跨院校協作。項目既包括尖端的量子材料、生成式人工智能、芯片設計等領域,同時亦有多項前沿研究聚焦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相關內容。有入選研究致力運用科技推動低資源環境兒童的早期發展,亦有項目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將開發個人化人工智能的驅動方案,致力改善青少年精神健康與預防醫學的服務管理模式。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研資局公布兩項資助計劃撥款 總額逾4.6億
研究資助局今日公布二〇二五/二六年度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的撥款結果。本年度兩項計劃共有九個項目獲研資局資助,總額約四億六千四百萬元。
發佈時間
劉美顏
收藏
取消收藏
初中科學課框架更新 倡用AI輔助教學
2024年施政報告提及本港要推動中小學STEAM教育,措施包括更新初中科學科課程,做好中小學階段銜接。為此特區政府教育局昨日公布更新的《科學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補充文件:科學(中一至中三)課程框架》(2025)及相關支援措施。新課程以「加強科學素養·培育創新精神」為核心理念,涵蓋「知識和理解」、「技能和過程」及「價值觀和態度」三大學習範疇,共13個單元,每學年總課時約為918小時,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跨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創新能力。課程將由2027/28學年起於中一級開始實施,並逐年推展至其他級別,而學校最早可於今年9月新學年試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莫楠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科大宣佈委任吳宏偉為副校長(大學拓展)
香港科技大學宣布委任吳宏偉教授為副校長(大學拓展),任期由2025年8月1日起生效。履新後,吳宏偉將領導大學深化國際合作、主導籌款工作、拓展全球校友網絡,並推進各項策略性發展舉措,以提升科大在全球科研及教育領域的影響力與地位。
發佈時間
陸雅楠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大268個研究項目獲研資局撥款逾2.34億港元
研究資助局日前公布2025/26年度優配研究金(GRF)及傑出青年學者計劃(ECS)的撥款結果,香港中文大學本年度共268個研究項目獲資助,金額逾2.34億港元。其中,有37個項目通過傑出青年學者計劃獲得撥款;在2025/26年度傑出青年學者獎(ECA)八位得獎學者中,有四位來自中大;在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計劃(HSSPFS)十個獲獎項目中,兩個獲選的中大項目均獲接近100萬港元的最高資助金額,佔總資助金額近三分之一。
發佈時間
陸雅楠
收藏
取消收藏
數字教育周圓滿舉行 博覽吸引逾2萬人次參與
施俊輝表示,數字教育周首次將學與教博覽及國際高峰會合併舉辦,大幅提升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與度。活動安排在暑假初舉行,是為方便學校安排教師與學生參與。活動期間舉行的校長論壇,吸引逾200名本地及海外學校管理層參與,分享管理經驗與教學策略;同時場內多場專業培訓,亦為教師提供實用教學點子與技術支持,相信可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此外,香港教育城與騰訊、科大訊飛、阿里雲等18家創新科技機構及學界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香港數字教育發展,構建教育生態圈。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蔡若蓮考察打鼓嶺 視察北都大學城發展用地
此行重點聚焦教育如何引領區域蛻變,在佔地達40公頃的大學城擬選址現場,陳月明向蔡若蓮展示用地巧合呈蝴蝶形,是北都區優先發展的關鍵組成部分。規劃方案顯示,大學城將由天然河道平原河貫穿中央,形成景色宜人的學術綠洲。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大新型病毒納米纖維技術 為治癌帶來新突破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毛傳斌及其團隊研發出「噬菌體」新型病毒納米纖維技術,能精準針對癌細胞,將其消滅。此技術突破腫瘤低氧對光動力療法成效的限制。
發佈時間
劉美顏
收藏
取消收藏
科大清華深化教研合作 推碩博銜接課程
香港科技大學早前與清華大學簽訂三項合作協議,全面深化兩校在教研領域的協作,當中包括推出特為兩校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相關專業學生而設的首個「碩博銜接課程」,和高階管理培訓項目;兩校更會共同成立跨校研究基金,在未來四年內,雙方每年各注資100萬元當地貨幣,以促進不同學科的研究協作。
發佈時間
劉美顏
收藏
取消收藏
嶺大聯手泰晤士高等教育 探討AI驅動教育創新
嶺南大學與泰晤士高等教育今日起一連兩日(7月8日至9日)於屯門校園合辦「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數碼大學峰會」,以「數碼轉型推動社會創新」為主題,匯聚全球90多所大學及約140個機構的逾300名頂尖學者、政策專家及業界領袖,包括華為、阿里雲等科技巨頭代表,共同探討大學如何運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動教學革新、促進可持續發展及社會進步。 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開幕典禮上指出,數碼工具與創新技術正深度融入傳統教學模式,重塑教育生態。她強調,特區政府積極推行各項政策舉措,致力推動教學與研究革新,確保年輕一代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具備應對複雜挑戰的能力。「當今世代面臨的挑戰超越地域界限,需要全球政府、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及社會各界通力合作。」蔡若蓮表示,未來將攜手各方共建既能適應數位時代,又能賦能未來世代的教育環境。
發佈時間
陸雅楠
收藏
取消收藏
中電與VTC深化合作 共育綠色能源專才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與職業訓練局(VTC)昨日簽署新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節能減排、電氣化推廣及能源管理人才培育三大領域深化協作。 根據新備忘錄,中華電力將協助VTC實現減碳目標,包括在合適院校部署「能源數據專家」網上平台,實時監測及管理各校區用電數據,以提升能源效益及降低營運成本。同時,雙方將探討在教學設施中引入更多電氣化設備,進一步推動節能減排。
發佈時間
陸雅楠
收藏
取消收藏
科大與比亞迪汽車成立具身智能聯合實驗室
香港科技大學與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製造商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成立「香港科技大學–比亞迪具身智能聯合實驗室」。比亞迪表示,將於未來數年投入數千萬港元支持實驗室運營,充分整合科大在人工智能、機器人學等領域的學術優勢與比亞迪的產業經驗,重點攻關具身智能領域,致力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
發佈時間
劉美顏
收藏
取消收藏
港大醫學院增潤學年 多元學習塑造未來醫者
香港大學醫學院在2016年開始在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推出增潤學年計劃,同學於三年級時可選擇參與服務或人道救援工作、研究實習、攻讀第二學位或選修其他課程。迄今已有逾1,500名學生參與,其中約600人獲得第二學位,包括59個醫學研究碩士學位,學生共完成逾270項服務或人道救援工作及470項研究實習,足跡遍布全球超過45個國家與地區。
發佈時間
劉美顏
收藏
取消收藏
21科課程框架更新 利跨科做好國安教育
香港第一輪的《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於2021年公布,至今年5月底,教育局率先更新整體的課程框架,包括強調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學習,突出「大安全」概念,並配合愛國主義教育的推行。當時亦更新了首批的6個《科目課程框架》,涉及中文、英文、數學、藝術及體育5個學習領域。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專題網站上線 還原修例風波真相
教育局發指引助教學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甯漢豪:大學城90公頃預留地可再增加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認為,大學城要長遠配合未來30年本港的發展需要,也應配合整個北都科技及其他產業發展,目前較為成熟的5公頃教育用地,「很難將計劃一炮打響。」議員鄧飛則指,政府整合不同院校意見、意向書時,應該留意到教學樓、宿舍等設施的需求。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港6大學9項研究獲資助4.6億
香港研究資助局昨日公布2025/26年度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的撥款結果。本年度該兩項大型研究計劃共有9個項目獲撥款,資助總額達4.64億元,涉及6所本港大學學者跨院校協作。項目既包括尖端的量子材料、生成式人工智能、芯片設計等領域,同時亦有多項前沿研究聚焦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相關內容。有入選研究致力運用科技推動低資源環境兒童的早期發展,亦有項目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將開發個人化人工智能的驅動方案,致力改善青少年精神健康與預防醫學的服務管理模式。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研資局公布兩項資助計劃撥款 總額逾4.6億
研究資助局今日公布二〇二五/二六年度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的撥款結果。本年度兩項計劃共有九個項目獲研資局資助,總額約四億六千四百萬元。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初中科學課框架更新 倡用AI輔助教學
2024年施政報告提及本港要推動中小學STEAM教育,措施包括更新初中科學科課程,做好中小學階段銜接。為此特區政府教育局昨日公布更新的《科學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補充文件:科學(中一至中三)課程框架》(2025)及相關支援措施。新課程以「加強科學素養·培育創新精神」為核心理念,涵蓋「知識和理解」、「技能和過程」及「價值觀和態度」三大學習範疇,共13個單元,每學年總課時約為918小時,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跨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創新能力。課程將由2027/28學年起於中一級開始實施,並逐年推展至其他級別,而學校最早可於今年9月新學年試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莫楠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科大宣佈委任吳宏偉為副校長(大學拓展)
香港科技大學宣布委任吳宏偉教授為副校長(大學拓展),任期由2025年8月1日起生效。履新後,吳宏偉將領導大學深化國際合作、主導籌款工作、拓展全球校友網絡,並推進各項策略性發展舉措,以提升科大在全球科研及教育領域的影響力與地位。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大268個研究項目獲研資局撥款逾2.34億港元
研究資助局日前公布2025/26年度優配研究金(GRF)及傑出青年學者計劃(ECS)的撥款結果,香港中文大學本年度共268個研究項目獲資助,金額逾2.34億港元。其中,有37個項目通過傑出青年學者計劃獲得撥款;在2025/26年度傑出青年學者獎(ECA)八位得獎學者中,有四位來自中大;在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計劃(HSSPFS)十個獲獎項目中,兩個獲選的中大項目均獲接近100萬港元的最高資助金額,佔總資助金額近三分之一。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數字教育周圓滿舉行 博覽吸引逾2萬人次參與
施俊輝表示,數字教育周首次將學與教博覽及國際高峰會合併舉辦,大幅提升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與度。活動安排在暑假初舉行,是為方便學校安排教師與學生參與。活動期間舉行的校長論壇,吸引逾200名本地及海外學校管理層參與,分享管理經驗與教學策略;同時場內多場專業培訓,亦為教師提供實用教學點子與技術支持,相信可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此外,香港教育城與騰訊、科大訊飛、阿里雲等18家創新科技機構及學界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香港數字教育發展,構建教育生態圈。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蔡若蓮考察打鼓嶺 視察北都大學城發展用地
此行重點聚焦教育如何引領區域蛻變,在佔地達40公頃的大學城擬選址現場,陳月明向蔡若蓮展示用地巧合呈蝴蝶形,是北都區優先發展的關鍵組成部分。規劃方案顯示,大學城將由天然河道平原河貫穿中央,形成景色宜人的學術綠洲。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大新型病毒納米纖維技術 為治癌帶來新突破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毛傳斌及其團隊研發出「噬菌體」新型病毒納米纖維技術,能精準針對癌細胞,將其消滅。此技術突破腫瘤低氧對光動力療法成效的限制。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科大清華深化教研合作 推碩博銜接課程
香港科技大學早前與清華大學簽訂三項合作協議,全面深化兩校在教研領域的協作,當中包括推出特為兩校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相關專業學生而設的首個「碩博銜接課程」,和高階管理培訓項目;兩校更會共同成立跨校研究基金,在未來四年內,雙方每年各注資100萬元當地貨幣,以促進不同學科的研究協作。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嶺大聯手泰晤士高等教育 探討AI驅動教育創新
嶺南大學與泰晤士高等教育今日起一連兩日(7月8日至9日)於屯門校園合辦「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數碼大學峰會」,以「數碼轉型推動社會創新」為主題,匯聚全球90多所大學及約140個機構的逾300名頂尖學者、政策專家及業界領袖,包括華為、阿里雲等科技巨頭代表,共同探討大學如何運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動教學革新、促進可持續發展及社會進步。 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開幕典禮上指出,數碼工具與創新技術正深度融入傳統教學模式,重塑教育生態。她強調,特區政府積極推行各項政策舉措,致力推動教學與研究革新,確保年輕一代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具備應對複雜挑戰的能力。「當今世代面臨的挑戰超越地域界限,需要全球政府、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及社會各界通力合作。」蔡若蓮表示,未來將攜手各方共建既能適應數位時代,又能賦能未來世代的教育環境。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中電與VTC深化合作 共育綠色能源專才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與職業訓練局(VTC)昨日簽署新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節能減排、電氣化推廣及能源管理人才培育三大領域深化協作。 根據新備忘錄,中華電力將協助VTC實現減碳目標,包括在合適院校部署「能源數據專家」網上平台,實時監測及管理各校區用電數據,以提升能源效益及降低營運成本。同時,雙方將探討在教學設施中引入更多電氣化設備,進一步推動節能減排。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科大與比亞迪汽車成立具身智能聯合實驗室
香港科技大學與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製造商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成立「香港科技大學–比亞迪具身智能聯合實驗室」。比亞迪表示,將於未來數年投入數千萬港元支持實驗室運營,充分整合科大在人工智能、機器人學等領域的學術優勢與比亞迪的產業經驗,重點攻關具身智能領域,致力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港大醫學院增潤學年 多元學習塑造未來醫者
香港大學醫學院在2016年開始在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推出增潤學年計劃,同學於三年級時可選擇參與服務或人道救援工作、研究實習、攻讀第二學位或選修其他課程。迄今已有逾1,500名學生參與,其中約600人獲得第二學位,包括59個醫學研究碩士學位,學生共完成逾270項服務或人道救援工作及470項研究實習,足跡遍布全球超過45個國家與地區。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
點擊前往下載香港文匯網APP以獲得更多體驗 APP  下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