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愷廸(中)與4名醫科生(右起)黄德凱、陳心竹、陳衍樺和吳文洛均認為醫學院特設的增潤學年,為學生提供獨特的個人成長和專業發展。(港大醫學院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高鈺)香港大學醫學院在2016年開始在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推出增潤學年計劃,同學於三年級時可選擇參與服務或人道救援工作、研究實習、攻讀第二學位或選修其他課程。迄今已有逾1,500名學生參與,其中約600人獲得第二學位,包括59個醫學研究碩士學位,學生共完成逾270項服務或人道救援工作及470項研究實習,足跡遍布全球超過45個國家與地區。

負責統籌計劃的港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學生福祉及拓展)施愷廸分享指,學生可充分利用這一年,獲取超越醫學學位課程的技能與資格,例如在攻讀碩士學位時,他們有機會與來自不同背景、具備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士交流,這不僅是寶貴的學習機會,更有助豐富人生閱歷,為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該校三年級醫科生黃德凱,本學年於倫敦大學學院攻讀肌肉骨骼科學及醫學工程理學碩士學位,「這一年間我能於多間英國醫院實習,接觸整形重建、神經修復等關鍵臨床技術,是非常難得的機會。透過與英超球會合作研究運動創傷,我不僅提升了科研能力,也拓展了國際視野。我亦藉此機會走訪歐洲多國如摩納哥、芬蘭、波斯尼亞等,挑戰不同的極限運動,真正體會到學習與人生的廣度與深度。」

醫科生吳文洛則醉心科研,選擇留港跟隨醫學院教授研究心血管領域的前沿課題,「我們專注開發針對周邊動脈疾病的新型療法。每天照料實驗室的白老鼠、觀察細微變化,讓我鍛鍊出極大的耐性。這段經歷令我深刻體會到,醫生不僅能在臨床前線服務病人,也能在科研領域推動醫學進步。」這啟發他立志成為臨床科學家,朝著傳承醫學技術的方向發展。

另一名醫科生陳衍樺前往瓦努阿圖參與志願醫療支援,「這次經歷讓我學會在有限資源下提供公平及高品質的醫療照顧。物質雖重要,但快樂、目的和意義更關鍵。『知足常樂』是瓦努阿圖居民快樂的原因。」陳心竹同學則到波蘭協助受俄烏戰爭影響的難民,組織兒童活動、教導孩子英語、唱歌和做布偶劇,「這讓我更加堅定未來成為無國界醫生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