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市場過去一年表現亮眼。繼證監會上月披露截至去年底本港管理資產總值按年升13%至35萬億元後,證監會與金管局昨發表最新聯合調查結果,顯示去年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的銷售及市場參與度皆創新高。期內持牌法團和註冊機構的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的總交易額按年飆升40%,突破6萬億元水平,達60,730億元,反映在全球複雜經濟環境下,本港資本市場活力仍強勁。

客戶超過120萬 增長28%

市場參與度亦廣泛提升,去年從事投資產品銷售的公司數目上升9%至414家新高,當中多達46%的公司的銷售錄得1倍以上的按年增幅。大型公司數目上升12%至101家。此外,負責分銷投資產品的人員增加4%至超過1.9萬名,而完成至少一項交易的客戶則增加28%至超過120萬名,雙雙刷新紀錄。

結構性產品繼續成為最銷售產品種類,佔總交易額42%(25,670億元);集體投資計劃及債務證券分別佔37%(22,440億元)及15%(9,410億元)。調查顯示,去年所有主要產品種類銷售均顯著增長。認可集體投資計劃的銷售按年上升96%至1.4萬億元,而非認可集體投資計劃則增長50%至8,440億元。結構性產品及債務證券的銷售分別上升30%及29%。受訪公司普遍觀察到投資者情緒較1年前高漲,積極尋求符合風險胃納及投資目標的產品。

股票掛鈎產品銷售增43%

股票掛鈎產品在市場動力強勁下蓬勃發展,繼續成為最暢銷結構性產品,銷售達17,290億元,按年增長43%;佔結構性產品銷售67%,高於2023年的61%。在大型公司呈報的首五大產品中,相關股票以科技(42%)、汽車(23%)及互聯網(22%)行業為主。

貨幣市場基金及主權債券因風險較低且在高息環境下提供可觀回報,持續吸引投資者。貨幣市場基金的銷售佔大型公司呈報的首五大集體投資計劃總交易額的比例由2023年的76%升至80%。至於主權債券亦受到歡迎,佔去年所銷售債務證券總交易額的49%,高於前年的44%。

網上銷售佔總交易額17%

另外,網上銷售佔所有受訪公司呈報的總交易額的17%,高於2023年的12%。去年於網上分銷投資產品的受訪公司數目持續增長13%至104家。集體投資計劃佔網上銷售總額77%,債務證券則佔21%。

金管局助理總裁(銀行操守)區毓麟昨表示,投資交易強勁增長反映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信心及興趣,支持市場生態持續發展。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葉志衡認為,產品銷售顯著上升突顯業界對市場的投入及投資者的信任。他們都認為,調查結果有助監管機構因應市場發展更有效協調監管工作,保障投資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