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環球投資研究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晶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一帶一路」倡議邁入第二個十年,已成為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核心。滙豐環球投資研究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晶昨日表示,中國在綠色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加上全球能源轉型,為「一帶一路」倡議注入新的活力及巨大機遇。此外,「一帶一路」倡議的新方向,也強化香港作為綠色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隨着「一帶一路」的不斷發展,香港將繼續受益;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可發揮其作為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及亞洲領先綠色金融中心的優勢,在內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之間,建立更緊密聯繫。

港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加強

劉晶表示,香港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在人民幣貿易結算方面,去年首8個月計,香港佔跨國人民幣交易總額約52%,較2018年的41%增長逾10個百分點。就人民幣融資而言,未來幾年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可能還會增加。香港離岸人民幣流動性,一直穩定在1萬億元人民幣左右。

隨着人民幣國際化進入新階段,香港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例如為外國投資者,創造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渠道,使其能投資於各種人民幣計價資產和風險管理工具。

綠色金融規模方面,本港已十分龐大,去年香港發行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等相關債券的總額逾431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43.2%,這數額亦佔亞洲國際債券市場約45%。特區政府設立政府永續債券計劃(GSBP),也獲得市場踴躍的反應與支持。展望未來,隨着中國加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綠色轉型,香港擁有充足的機會利用其在綠色金融方面的優勢,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區域乃至全球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

劉晶又預期,未來數字人民幣(e-CNY)與香港的《穩定幣條例》結合起來,可能會為未來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更大的機遇和發展。她指出,內地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未來無論在跨境外貿規模,抑或在投資額上,都必定會愈來愈大。由於很多國家的本幣波動性強,目前亦缺乏有效的工具對沖貨幣波動風險,在這情況下,若鼓勵有關交易使用e-CNY,將有助與新興市場的貿易及投資。

劉晶認為,香港與內地的監管就數字人民幣等金融基建,已有堅實的合作基礎,加上香港新推穩定幣法案,可為人民幣國際化進展帶來更多空間,這也意味屆時可集合許多相關產業鏈在香港發展生態,是香港又一次體現作為內地開放先行先試「橋頭堡」的作用。

港全年GDP增長或超2%

她續說,今年上半年香港經濟發展強勁,例如日前公布的香港PMI已回升至50以上的擴張水平,這主要是由貿易和金融業所帶動。外貿方面,全球貿易因美國關稅實施前「搶出口」而表現良好,金融業則因科技股上漲和IPO活動回升而表現理想。雖然本地零售業增長乏力,但在經濟逐漸企穩下,預測全年香港GDP或高於該行早前預測的2%。

至於本地樓市方面,雖然目前仍有壓力,但她認為租金已見上升趨勢,料對整體樓市有支撐作用,加上美國將進入減息周期,在利率有望回落下,有助進一步支持樓市。該行料9月起,美聯儲將會減息,今年和明年合共減息3次。

料人行年內再減息20點子

滙豐在7月曾上調對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目前預測年增長率為4.9%。劉晶指出,7月上調增長預測,是因為中美貿易戰與內地消費不足等問題見緩和,特別是貿易戰對內地的影響沒有想像中大,而內地推出多項刺激消費的措施,以及改善社保體系,都令中國今年「保5」的機會相當大。她預料,今年中國人民銀行可能還有空間,將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再減息20點子。但相對而言,她認為,人行更可能從二級市場回購債券,作為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另一可選項。

另一方面,由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貿發局合辦的第十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將於9月10日至11日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屆大會以「合作求變 共建未來」為題,匯聚逾90位「一帶一路」沿線及相關國家和地區的主要官員及商界翹楚,共同探討「一帶一路」多個熱門課題及探討未來的合作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