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為進一步釋放體育消費潛力,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從擴大體育產品供給、激發體育消費需求、壯大體育經營主體、培育體育產業增長點、強化產業要素支撐、提升服務保障水平等方面,提出20條舉措,以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並明確提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企業與賽事,體育產業總規模突破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使其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關鍵作用。
重點擴大體育產品供給
《意見》將擴大體育產品供給列為重點任務,20條措施中有5條直接與此相關,包括豐富體育賽事活動、發展戶外運動產業、培育冰雪經濟、推動體育用品升級等。體育賽事活動被視為拉動消費的重要動能。
據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7地共監測511場重點賽事,帶動體育及相關消費超過160億元,平均單場賽事拉動消費逾3,000萬元,其中「村超」、「蘇超」等民間賽事表現亮眼。
為持續激活賽事經濟,《意見》提出將出台專項政策、構建多層次賽事體系、開展賽事評級、培育國際級品牌賽事,並鼓勵區域性賽事活動發展。此外,戶外運動與冰雪經濟亦被列為重點方向。新一輪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將以地方資源為基礎,推動山地、水上、航空等差異化項目,建設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健身步道總長達40.75萬公里,飛行營地、汽車營地等共2,055個,滑雪場地914個。
在激發體育消費需求方面,《意見》明確提出實施消費惠民舉措,鼓勵各地發放體育消費券、推行消費滿減及數字人民幣紅包等惠民措施。同時,將開展促進體育消費試點,對符合條件的體育服務業主體提供貸款貼息。實踐證明,消費券政策對拉動體育消費效果顯著,其中以河南省為例,2024年該省發放1,000萬元體育消費券,最終拉動消費逾4,000萬元,撬動比達1比4。
為壯大體育市場主體,《意見》提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體育產業投資建設,推動補鏈延鏈強鏈,擴大規模以上體育企業數量,並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金融支持方面,將引導金融機構開發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產品,支持符合條件的體育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並鼓勵降低綜合融資成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