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共禦外侮、救亡圖存的偉大篇章。如今硝煙散去,國人安享太平盛世。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抗戰老兵後人們以書信告慰先輩,這種穿越時空的交流,情真意切,寄託對英雄的思念和感恩,更展現對國富民強的自豪。山河無恙,夙願得償;守護幸福,更須永葆初心,薪火不滅,奮鬥自強。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國破家亡,危在旦夕,無數先輩挺身而出,為民族而戰,為國家而戰,為尊嚴而戰,匯聚起堅不可摧的磅礡力量,成為中華民族屹立不倒的脊樑。先輩們寫下的烽火家書,為民族大愛捨小家的情感躍然紙上,展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今天讀來仍令人熱淚盈眶。先輩們前仆後繼,不僅為國家民族救亡圖存,更對國家擺脫積貧積弱、走向富強念茲在茲。

80載崢嶸歲月,數代人奮發圖強,中國任人宰割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今天後人們致信抗戰先輩,述說國家翻天覆地的巨變,告慰先輩,當年的付出和犧牲結出豐碩成果,庇蔭後人。今天的中國,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吃得飽、穿得暖,有自己的家」,先輩為之浴血奮鬥的目標早已實現,「我們已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我們的戰士不必再借漁船出海,我們的航母編隊正帶着五星紅旗乘風破浪,為國家發展保駕護航;我們不再羨慕別人的飛機,國產大飛機C919振翅翱翔,「神舟」「嫦娥」可上九天攬月,「蛟龍」可下五洋捉鱉,我們的人工智能驚艷全球,中國早已成為讓世界矚目的科技強國;中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穩定力量,在世界發展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一國兩制」最佳制度安排下,香港與祖國命運與共、同心同行,香港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這一封封飽含深情厚意、上溯八十載時空的書信,是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縮影,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穩定,後人從未辜負。

感悟歷史,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為建設更美好國家汲取澎湃力量。

「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抗日英雄趙一曼就義前,給兒子留下的家書寫道:「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今年8月25日,趙一曼的孫女陳紅女士來到中國人民大學2025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現場,為新生講述「家書中的抗戰精神」。陳紅動情地將寫給奶奶趙一曼的信分享給全體同學:「奶奶,您在生命最後一刻寫下的家書,是對後人的殷殷囑託,更是關於信仰的錚錚誓言。您和無數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已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綻放出絢爛的花朵。您和千萬革命先烈化作了長明燈,而我們要做的是把這個燈火傳得更遠、照得更亮。」

山河無恙,不是憑空而降,要靠「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和付出。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更要靠奮鬥來守護。以更努力的奮鬥,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正是對先輩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