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進深 蘭州大學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中亞研究所副教授

時隔7年,上海合作組織大家庭再度聚首中國,日前舉行的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本次峰會是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也是今年中國舉辦的最重要的元首外交和主場外交活動之一,承擔凝聚各方共識、激發合作動能、擘畫發展藍圖三項重大使命。

9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並發表講話,一再強調「上海精神」。他提到,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之初,就確立了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

上合組織各成員國秉持這一初心,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建設和合作取得一系列開創性成果、歷史性成就。

積累豐富區域合作經驗

24年前,上海合作組織在黃浦江畔的上海宣告成立,「上海精神」被寫入《「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明確指出「應繼續發揚光大,使之成為新世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相互關係的準則。」2002年,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憲章》,「上海精神」成為各成員國凝聚共識、激發合作意願的重要理念基礎。

24年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秉持「上海精神」,建立邊境地區軍事領域的信任機制,合作打擊「三股勢力」、毒品走私和跨國有組織犯罪活動,維護了地區和平安寧,成為地區安全與穩定的重要保障。在經貿領域,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凝心聚力,聚焦共同發展,是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維護力量。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積極對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各國發展戰略,致力「五通」建設(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政策溝通日益密切,貿易和投資規模日益擴大,互聯互通建設不斷深化,人文交流合作蓬勃發展。上海合作組織的向心力和吸引力不斷提升。

2018年,上海合作組織在青島舉行首次擴員後的峰會,習近平主席發表題為《弘揚「上海精神」,構建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提出要進一步弘揚「上海精神」,提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觀,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秉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破解時代難題,化解風險挑戰。

在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背景下,在「上海精神」指引下,講話為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推動各國齊心協力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主席強調,「當前,上海合作組織已經成長為26國參與、在50多個領域開展合作、經濟總量接近30萬億美元的世界最大區域組織,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日益增強」。上海合作組織目前包括10個正式成員國、2個觀察員國和14個對話夥伴的大家庭,其發展歷程不但表明相關國家對「上海精神」的認同和接受,而且顯示出上海合作組織在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方面的巨大潛力。據最新消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一致同意給予老撾對話夥伴地位。

面對百年變局,上海合作組織如何行穩致遠,朝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堅定前行,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的重要講話中給出了明確答案。在「上海精神」引領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仍須在政治立場上堅持求同存異,尊重彼此差異,保持戰略溝通,凝聚集體共識,加強團結協作,共同肩負起促進本地區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的責任。

在發展戰略上,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要堅持互利共贏,深化戰略對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提升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加強重點領域合作,共同邁向現代化。

在文明互鑒和人文交流領域上,各成員國要相知相親,攜手打造立己達人、美美與共、和合共生的文明百花園。

構建普惠包容的世界

在價值觀方面,堅持公平正義。弘揚正確二戰史觀,反對冷戰思維、陣營對抗和霸凌行徑。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支持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宣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

在機制建設上,堅持務實高效。持續推進上海合作組織改革,提高組織效率,完善機制建設,為成員國安全和經濟合作提供更有力支撐。

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歷程生動表明,「上海精神」已成為不同文明、宗教和社會制度的各成員國跨越文明衝突、摒棄零和博弈和冷戰思維,樹立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和合作共贏新型國際關係典範的根基所在,這一精神對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促進共同發展、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時代價值正愈發彰顯。

在世界動盪變革的背景下,「上海精神」仍將引領各成員國凝聚共識,更好發揮上海合作組織的功能,推動上海合作組織朝着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目標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