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隨着「北水」對港股的配置比例,增至香港自由流通股的21%,瑞銀研究部重新評估對港股的投資框架,該行維持對H股的樂觀看法,建議對H股和中國整體股市「逢低即吸」,尤其是科技股。
瑞銀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昨日表示,該行維持對投資H股樂觀的看法,主要因為香港市場出現四大變化:市場對地緣政治更加脫敏;南向資金和本地流動性現在似乎對指數表現的影響更大;與全球股市的相關性下降;由於科技股在指數中佔比更重,令港股受宏觀經濟的影響變少。但他強調,政策和監管變化對整體市場情緒和估值水平仍然重要,且每股收益預測調整,也會高度影響股價。
該行列出一系列推動H股的關鍵因素,最重要的是政策和法規,其次是公司的盈利(特別是盈利調整趨勢)、公司的創新,以及受「北水」的歡迎程度和利率、股份估值,影響最少的反而是地緣政局。在當前宏觀環境下,該行認為「槓鈴策略」是最合適的行業配置方式。
看好互聯網和科技股
短期內,該行認為H股存在着多種潛在不利因素,國指股份市場盈利預測正面臨4%的下行風險,香港的HIBOR已大幅下跌甚至會小幅反彈,宏觀經濟仍然平淡。儘管如此,瑞銀仍維持對H股和中國整體股市的樂觀看法,認為應「逢低即吸」,尤其是AI相關科技股,可能會繼續虹吸南向資金。
未來進一步大幅抬升估值的催化劑,瑞銀認為,這可能來自多個不同因素,包括內地如何開展「反內卷」行動、產業的持續創新,以及中央在第四季會否再推刺激經濟政策。瑞銀看好個別互聯網和科技股以及高息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