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啟德體育園開幕後,香港的體育盛事接連不斷,包括將於11月9日開幕的全國運動會,運動迷和香港市民都在熱切期待這一天的到來。此時,坊間也有團體乘勢倡議以大灣區申辦2036年奧運會,對於我們的體育媒體人或大灣區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好事,但申辦奧運會是一項重大任務,需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

自2016年起,國際奧委會(IOC)已經從過去各城市競投的方式轉變為私下協商的模式。在申辦2024年奧運時,洛杉磯與巴黎之間的競爭顯示,無論選擇哪個城市,都會對另一個城市產生負面影響。最終,經過協商,2024年由巴黎主辦,2028年則由洛杉磯主辦,並在2021年宣布2032年將由澳洲布里斯班主辦。這表明非公開商討哪個城市主辦就在IOC官員走訪潛在申辦城市當中默默進行,這樣亦對城市有好的影響,例如布里斯班便足足有十年時間準備奧運會。

而現時分析申辦2036年的情況,自2024年巴黎奧運後,愈來愈多的城市表現出申奧的興趣,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巴黎的成功主辦模式能夠節省資源,從而擴大利潤,與以往自1964年以來每屆奧運平均赤字達20億美元的情況大相徑庭。現在申辦的城市都明白,只要計劃得當,便有可能實現名利雙收。如是者,欲申辦2036年的城市數量可能會達到雙位數,包括韓國、印度、印尼、土耳其、卡塔爾、南非、匈牙利、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其中,印度目前正積極與IOC接觸,力爭成功,到底最後2036年主辦城市花落誰家呢?IOC亦公布,對於決策主辦城市,將評估當地的基礎設施、經濟穩定性、可持續性、政治穩定和社會共識等因素,申辦者眾,相信即使有規範下IOC亦相當頭痕。

就中國而言,至今尚未公開申辦2036年奧運會。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中國在世界體育舞台上嶄露頭角。筆者報道過超過十屆奧運,認為2008年奧運會是最成功的一屆,並且2022年冬季奧運使北京成為全球第一座「雙奧之城」。申辦奧運會的潛力在中國的多個城市中都存在,特別是上海、成都、重慶等城市擁有足夠的設施和經濟能力。國際奧委會前主席巴赫曾表示:「奧運會的大家庭永遠歡迎中國。」

目前,中國有足夠的時間考慮是否申辦2036年奧運,而大灣區的申辦也可能是中國考慮的選項之一,或許在大灣區粵港澳主辦全運會之後,大家就會看到我們的體育園作為今次主辦的一部分,是否能再上升至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