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及貨運表現穩健增長。圖為香港機場內大批旅客輪候辦理登機手續。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香港機場管理局昨日公布,今年上半年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及貨運表現穩健增長,客運量按年升16.5%至2,940萬人次、飛機起降量亦增加10.1%至約19.2萬架次,貨運量亦增長1.9%至240萬公噸。資深航運界人士陳杰分析指出,香港機場疫後復常起步階段雖然較鄰近地區的機場為慢,但現已展現出強大後勁,客運受益於中轉樞紐優勢,增幅明顯,且隨運力提升令機票價格普遍下調,加上現時正值暑假,公眾出行意願高;貨運則由於地緣政治挑戰,增長放緩,預料貨運航司會推動市場多元化,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根據機管局數據,6月份機場客運量達476萬人次,按年升11.2%;飛機起降量約3.1萬架次按年增長5.6%。客運增長主要由轉機及過境旅客帶動,惟日本旅遊需求略降,影響總體表現。貨運方面,6月份貨運量為40.9萬公噸,按年微跌1.6%,北美航線減少,但歐洲及中東增長抵消部分影響。

機管局對未來客貨運前景保持審慎樂觀,將密切監察經濟不明朗因素對航空業的衝擊。過去12個月,機場客運量按年升18.6%至5,720萬人次,飛機起降量增長14.7%至逾38萬架次,貨運量增加6.3%至498萬公噸,反映香港航空業復甦勢頭良好。

陳杰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客運復甦反映各地人員流動增加,包括商務及旅遊需求,香港作為國際樞紐尤其受益於中轉旅客,「香港的轉機管理水平很高,前後航班的時間只差一小時,都可以壓縮完成,即使是一些國際上的大機場也未必做到這點,這是香港的明顯優勢。」

貨運方面,陳杰認為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增長放緩屬預料之內,「香港空運以電商貨運為主,但關稅戰令美國市場難以預測,許多商家都不敢入貨,專門貨運包機的業界亦持觀望態度。」

他相信經過一段時間適應調整,貨運市場會以多元化填補美國帶來的不穩定因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歐洲特別是東歐國家可補充流失的美國訂單,而香港機場在貨運上提供完善的管理以保護冷凍食物、電子產品、藥物等高價值貨物,均屬優勢。

專家倡提供優惠誘廉航遷T2

他續說,現時機票價格普遍偏低,一般航空公司與廉航的界限十分模糊,部分消費者寧選一般航空公司,「香港機場對航空公司一視同仁,例如不設廉航候機樓或起降優惠,導致廉航運營成本不低。」今年9月起香港機場將陸續啟用二號客運大樓,陳杰認為是實施廉航專門管理的一個契機,「到時會有一些櫃枱要搬過去T2,機管局可為廉航提供優惠作為誘因,吸引它們搬遷,最終反映在票價上。」

膺最佳機場重要貨運樞紐殊榮

另外,香港國際機場在《Air Cargo Week》「2025年世界航空貨運大獎」中獲「年度最佳機場—重要貨運樞紐」,表彰其創新及卓越服務。機管局商務執行總監陳正思表示,該獎項肯定香港機場一直力臻完美,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航空貨運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