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自上台後,對美國教育體系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繼哈佛大學等知名大學的撥款遭凍結後,美國最高法院本月較早前裁定,允許特朗普政府對聯邦教育部進行大規模裁員。分析人士指出,這一系列政策將衝擊美國整個教育體系,弱勢學生群體將尤其受影響。

特朗普解僱教育部近1,400名員工的計劃,被視為削弱乃至瓦解教育部的第一步,特朗普在競選及就任後多次強調,教育部是「可有可無的官僚機構」。但美政府稱此次裁員,旨在實現特朗普減少聯邦政府欺詐、浪費與濫用的承諾, 並將教育主導權歸還給各州份。

影響學貸管理 加劇校園歧視

特朗普的做法惹來各方狠批。教育部前聯絡員皮爾斯指出,這一裁決拋棄那些保護學生權利、支持教育工作者並確保學校公平的個人與項目。公共政策研究機構民主前進基金會的行政總裁佩里曼抨擊稱,這對美國公共教育承諾帶來毀滅性打擊,並誓言將尋求所有法律途徑捍衛青少年的受教育權。據悉,教育部裁員還將影響對1.6萬億美元(約12.5萬億港元)聯邦學生貸款的管理,以及對低收入及殘疾青年的援助。前官員吉特爾曼警告,聯邦學生貸款系統本已問題重重,裁員將使借款人更難獲得必要的支持,加劇現存的危害。

除了教育部裁員外,特朗普對教育體系的「改革」還包括凍結「違反聯邦政策」的學校撥款,累計金額已超過120億美元(約942億港元),以及推動將學生貸款管理職能從教育部移交給財政部或小企業管理。分析指出,這些舉措料將衝擊整個教育體系。對中小學而言,美國聯邦補助金或將削減,影響低收入學生和特殊教育需求群體;民權辦公室被裁撤也意味着校園歧視投訴機制弱化;貧困地區幼稚園面臨資金缺口風險,失業人群再培訓渠道也將收縮;聯邦貸款和助學金政策面臨調整,將減少低收入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不同州份群體教育資源差距擴大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教育政策專家威爾遜批評,「這些措施看似是為降低聯邦預算負擔,但實際上可能導致教育資源在不同州份和不同群體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然而有美國保守派智庫卻辯稱,此舉是「重塑美國教育公平與效率的重要一步」。

部分特朗普的支持者認為,教育應主要由州和地方政府負責,反對聯邦政府過多干預。他們亦反對大學推動「多元、公平和包容」(DEI)政策,以及對歷史和種族問題等議題的處理,認為存在「洗腦」和「反美」傾向。美國院校近兩年的支持巴勒斯坦示威,更給特朗普及其盟友藉口,指控部分院校未能有效遏制「反猶太情緒」。此外,美國中部和南部許多選民對聯邦機構不信任,他們支持「教育自由」和「家長選擇權」,特朗普「改革」亦為迎合這部分人的需求,爭取保守派基本盤。

分析指出,教育問題已成為美國兩黨文化戰的前線。《華盛頓郵報》教育政策觀察員莫蘭分析指出,特朗普並非簡單反對大學本身,而是對近年來院校在DEI政策、國際學生和援巴示威等,共和黨和民主黨針鋒相對的議題中表現出的立場感到不滿。

凍結逾530億撥款遭24州提訴 「特朗普拿480萬孩子教育當政治籌碼」

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凍結68億美元(約534億港元)的聯邦教育經費引發眾怒,美國22個州份的檢察長,連同賓夕法尼亞州和肯塔基州的民主黨籍州長,上周集體入稟羅德島聯邦地區法院,控告教育部和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辦公室(OMB)違反憲法。

●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啟動廢除聯邦教育部程序。 資料圖片

當局稱款項濫用於資助激進左翼

被凍結的款項佔全美中小學聯邦教育資金約14%,原定於7月1日發放,主要用於資助流徙農場工人及其子女的教育、教師招聘和培訓、提升英語能力、學科輔導課程、課餘及夏季活動項目,以及成人識字與預備就業等技能。被凍結資金來自「21世紀社區學習中心計劃」,該計劃為全美140萬學童及青少年提供課後輔導和課外活動等服務,對象為低收入家庭。

美國教育部曾於6月30日通知各州教育單位將暫緩撥款,稱要進行審查。OMB發言人則表示,初步發現該款項涉及「濫用於資助激進左翼議題」,並舉例資助移民學童的獎學金和開辦涉及性小眾主題的課程。

24個州份的檢察長和州長指控特朗普政府違法擱置國會核准的撥款,違反美國憲法賦予國會的「財政撥款權」,以及禁止總統單方面拒絕執行國會已通過支出的1974年《預算資金扣押控制法》。他們要求羅德島聯邦法官強制聯邦解凍相關撥款資金,並批評「特朗普拿480萬孩子的教育當政治籌碼」。

全美教師協會主席溫加滕發布數據顯示,已有3,400個暑期項目因資金凍結取消,影響逾85萬名學生。美國學校管理人協會的調查顯示,62%的學區計劃削減教師招聘,39%考慮縮小特殊教育規模。

共和黨教育政策爆分歧 10議員勸特朗普「收手」

美國10名共和黨議員近日聯署致函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辦公室(OMB)主任沃特,呼籲總統特朗普政府立即解凍數十億美元聯邦教育資金,此舉被視為共和黨內部對總統教育政策的罕見異議。信中強調,凍結資金「違背了特朗普將K-12教育權歸還給各州的承諾」,並指出這些資金被批准用於課後託管、英語學習、成人教育等兩黨長期支持的項目。

信件由西弗吉尼亞州參議員卡皮托牽頭,獲得另外9名共和黨議員聯署支持。他們反駁聯邦政府關於資金被用於「激進左翼議程」的指控,認為地方教育機構能妥善分配資源,並警告凍結資金將損害學生、家庭及地方經濟。

教育部稱此次審查針對移民和多元性族群相關項目,但未提供具體佐證。紐約州公立學校被指控資助非法移民倡導組織,華盛頓州則被指引導非法移民獲得原本為美國學生提供的獎學金。

OMB表示審查尚未結束,不排除未來啟動資金撤回程序,多個州份的教育官員均對資金延遲發放表示焦慮。

美失創新優勢對留學生吸引力減 多間大學未來10年面臨關閉風險

美國高等教育正接近一個深刻變革的時刻,加拿大《環球郵報》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在短短數月,就將美國高等教育體系徹底顛覆。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明茨表示,「在未來10年,人口結構變化、經濟壓力、技術顛覆式創新和社會態度的轉變,將迫使許多學院和大學要麼適應,要麼面臨關閉的風險。」

●多國推出一系列教育國際化戰略,冀提高吸引力,與美國搶奪學生來源。 資料圖片

浙江大學教授梅偉惠分析指出,美國創新優勢現時面臨挑戰,國際創新排名下滑、高科技產業貿易失衡加劇、製造業附加值產出下降,以及國防工業基礎日趨薄弱等,都對美國的未來發展造成衝擊。此外,美國對科研的激勵機制也大不如前。儘管美國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留學目的地,但德國、英國和加拿大等其他國家已紛紛推出一系列教育國際化的戰略,冀提高吸引力和影響力,與美國搶奪學生來源。

弱勢群體更難接受高等教育

美國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社會問題頻發,國內種族矛盾激增,收入不平等加劇,令愈來愈多美國人對「美國夢」產生動搖。通脹、院校財務危機和教學成本增加等因素,導致院校入學成本攀升,大量學生背上沉重債務。少數族裔和低收入群體等弱勢群體接受高等教育的情況亦不容樂觀,25歲以上的美國非裔中僅有26%獲得學士學位,遠低於全國36%的平均水平。

美國現時急需高質素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人才,尤其是本土人才。但美國本土學生攻讀STEM學位的興趣下降,國際學生獲得相關學位的比重不斷上升,特朗普針對國際學生的行為,恐令人才缺口繼續擴大。

特朗普自重返白宮以來亦不斷削減研究經費,令大學用於設施維護、行政管理、人員聘任等的科研營運經費不足,部分實驗室被迫暫停或裁員,又或停止招收研究生。經費削減不僅阻礙科研創新的進程,迫使早期職業科學家退出科研領域,也加速優秀科學家的外流。

哈佛擬設保守派學術中心討好特朗普

美國哈佛大學領導層為應對總統特朗普對該校過於自由化的指責,正探索成立一個新的保守派學術中心,可能仿效史丹福大學的胡佛研究所。

●哈佛大學早前就國際學生問題,與特朗普政府「角力」。 資料圖片

哈佛成立保守派學術中心的構想早已流傳多年,在校園2023年底爆發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後加快推進該計劃,估計創設這樣一個中心需5億至10億美元(約39.2億至78.5億港元)款項。哈佛多年來考慮建立一個鼓勵多種觀點的中心,2020年時任哈佛商學院院長諾里亞卸任前,已跟多名捐贈者討論過創建這樣一個研究所,教務長曼寧也與一些可能資助該計劃的人士討論了這想法。

被質疑表面文章

近數月以來,哈佛就聯邦資金及大學自主權問題,與特朗普政府爭拗不斷,關係愈見緊張。知情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對哈佛設立這個研究所,會認為只是表面文章,不會將其視為雙方談判的重要部分。

哈佛發言人表示,相關計劃旨在促進和支持觀點多元化,確保有最廣泛的議題視角,不會帶有黨派色彩,而是以證據為本、嚴謹的邏輯,以及接受反對意見。內部人士指出,這個學術中心會聘用專注於古典自由主義思想的研究人員及教師,在當今許多大學校園裏,這些思想往往被視為保守派。哈佛管理層認為該計劃的理念並非不合理,且可在保持哈佛獨立性的同時,促進觀點多元化。這些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可能會重振校園內「百家爭鳴」的辯論風氣。

哈佛校園內這種風氣正持續消失,該校去年的調查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畢業生願意討論有爭議的話題,而2023年的調查發現,只有3%的哈佛教職員認為自己是政治保守派。因此哈佛一直給外界視為極之自由化,也成為特朗普攻擊的藉口。

哥大就侵犯民權案「跪低」 擬付逾15億元與政府和解

據知情人士指出,美國常春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遭總統特朗普政府指控侵犯民權,該校即將與政府達成協議,支付2億美元(約15.6億港元)就相關訴訟和解,其中部分金額將交給政府,另外還將金錢補償個別權益據稱遭侵犯的學生和教授。哥大主事人員預計很快與白宮代表開會,敲定協議內容最後條文,希望化解與政府的爭執,讓逾4億美元(約31.3億港元)聯邦補助能恢復撥款。

●哥倫比亞大學被指在校園援巴浪潮後,未能保護猶太裔學生免受反猶太言行騷擾。 資料圖片

冀恢復聯邦補助

《華爾街日報》報道,哥大與政府達成的協議,範圍超出校園反猶太行動,還解決政府認為哥大校園有族種偏好的顧慮,特朗普政府認為這項協議,將對哥大校園文化產生恒久影響。據政府官員表示,協議另含條文,政府認為可讓哥大只看才華、成績而招生及僱用教職人員,還有外國給該大學餽贈也要透明化。雙方達成協議,聯邦補助哥大的款項至少能恢復一些。

哥大3月起與特朗普政府展開法律攻防,當時政府表示,哥大發生力挺巴勒斯坦人的抗議活動後,校方未能保護猶太裔學生免受反猶太言行騷擾,故取消總額逾4億美元的聯邦補助款項及與哥大簽訂的合約。政府5月調查正式判定,哥大已侵犯學生民權。

哥大3月經費被削後,已同意特朗普政府最初的一些要求,例如限制學生在抗議時戴口罩、授權校園警方取得拘捕學生的新權力,並任命資深副院長監督中東、南亞、非洲學系,擁有廣泛權限。但這些退讓並未使聯邦政府恢復給哥大的補助,只算先決條件,供雙方進一步協商。

相關閱讀:

美打壓高等教育趕走人才 中國吸引力日增成落腳熱點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