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來自全球各地的科研人員、工程師和企業家為美國經濟帶來強大的推動力,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削減研究經費和限制簽證,令許多人別無選擇,只得放棄美國,轉往海外發展。《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人才流失正令全球其他地方獲益,《時代》雜誌則強調,中國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正與日俱增。

《華爾街日報》指出,以往有四分之三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國際學生,會長期留在美國,他們是美國在創新領域蓬勃發展的關鍵。不過,《自然》期刊今年較早時的調查顯示,近四分之三的美國科學家考慮離開美國,受訪者表示原因是特朗普政府對科學研究和科研人員的敵意。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學者阿諾德表示,「我們現時作為全球人才燈塔的地位岌岌可危。」

●《時代》雜誌指中國的大學在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穩步上升。 資料圖片

美78%剛入職研究員料失資助

特朗普政府認為對科學投資帶來的回報不斷減少,並稱「政治偏見取代了對真相的探索」。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截至5月,面臨40%、相當於180億美元(約1,412億港元)的預算削減,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亦面臨逾50%、約50億美元(約392億港元)預算削減,預計將令78%剛開始職業生涯的研究人員失去資助。此外,聯邦政府亦收緊簽證政策,減少發給從事專業技術類工作人士的H-1B簽證數量,以及修改允許國際學生畢業後留美工作的OPT項目的政策。

美利堅大學經濟學家分析指出,聯邦研究經費削減將重創美國經濟,削減25%公共研發支出將導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一年內下降3.8%,與2007年至2009年的經濟衰退程度相若。《華爾街日報》稱,包括Google、亞馬遜和莫德納等近半數《財富》雜誌500強公司都由移民或其子女創立,但目前在美獲得學位的國際學生中,只有約40%會長期留在美國。阿諾德表示並不奇怪,並警告資金削減和限制技術移民,將令情況進一步惡化,影響美國未來數十年發展。

中國積極推動高等教育發展

在美國「趕人」的同時,許多國家趁機吸納人才。阿諾德表示在6月底出席的一場諾獎得主會議上,有代表分發宣傳冊,介紹德國吸納人才的項目,強調「國際化和歡迎」的氛圍。各大公司亦開始在人才集中地設立中心,亞馬遜在印度設立超越其總部的全球最大辦公樓,英偉達(Nvidia)也計劃在上海開設新研究中心。

《時代》雜誌引述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報告指出,中國長期以來積極吸引全球頂尖人才, 透過增加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大科研資助及招聘海外教師等舉措,來推動高等教育發展。

《時代》雜誌強調中國的大學在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穩步上升,凸顯中國學府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與日俱增,特朗普打壓美高等教育,為人才外流埋下隱患,美國在特朗普的帶領下,正逐步退出全球領導地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全球事務官巴蒂亦表示,中國大學排名上升,表明全球高等教育重心正從西方轉向東方。

近300美學者投奔法「科學庇護」計劃

隨着特朗普政府對美國學術界的多方位打擊,不少歐洲學術機構開始推出措施吸引美國學者。據報已有近300名美國學者申請法國大學的「科學庇護」計劃。

英國《衛報》稱,美國歷史學家桑德伯格3月在一架赴美航班上,憂心忡忡地擔心自己會否在安檢時被攔截,那一刻他知道是時候離開這個國家。報道稱,桑德伯格數月以來目睹特朗普政府削減經費、針對留學生,甚至將某些研究領域乃至關鍵字列為禁區等舉措,「這讓你思考自己作為研究者的身份,以及學術自由的原則。情況真的改變了,美國整個研究和高等教育體系實際上正遭受攻擊。」不久後,他成為近300名申請法國大學「科學庇護」計劃的研究學者之一。

美申請研究經費禁一系列詞彙

該計劃由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發起,是歐洲首批為受美國學術界打壓影響的學者提供庇護的項目,承諾為約20名學者提供3年資助,現已收到數百份申請,申請者來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美國太空總署(NASA)、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及史丹福大學等機構,桑德伯格早前被列為該計劃39名入圍學者之一。

美國進化生物學家卡羅爾指出,現時在美國申請研究經費方面,有一系列被視為禁用的詞彙,「現在有很多審查,有很多詞我們不能用,我們不被允許使用『多樣性』等詞彙。很多頂尖人才已去了中國,中國正鋪開紅地毯。若有人收到加拿大的邀約,他們也會搬去加拿大。」艾克斯—馬賽大學校長貝爾頓稱,世界正面臨歷史性時刻,「80多年前,當法國處於佔領和壓迫之下時,美國接納流亡的研究學者並向他們伸出援手,使科學得以延續。如今歷史發生可悲的逆轉,一些美國科學家來到法國,尋求思想與研究的自由空間。」

英大學今秋逾7900美學生叩門 19年來新高

英國大學招生服務機構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秋季入學的本科課程共收到7,930名美國學生申請,按年增長13.9%,創下2006年有紀錄以來新高。業界分析此現象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削減高等教育撥款、收緊學生簽證等政策有關,促使美國學生轉向海外升學。

招募機構負責人稱,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降低美國教育的吸引力,英國成為主要替代選擇。其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美國申請人增加14%,經濟學及國際關係等社會科學課程最受歡迎。

英國半數大學用作管理國際招生的平台Enroly則指出,美國學生支付英國課程留位費的人數,按年大幅增加19%,本科及研究生課程的留位費金額分別增長18%和30%。

Enroly行政總裁威廉姆斯指出,英國在政策穩定性方面,優於美國、加拿大及澳洲,這會吸引更多國際學生。

國際學生招生機構Keystone Education Group的研究和洞察副總裁貝內特表示,特朗普威脅削減資金和吊銷學生簽證,導致美國學生不敢在國內學習,「特朗普政府的行動和言論,導致當地學生轉向其他地方,尤其是英國。」

國際學生數量若減一成 全美大學損失或高達235億

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收緊簽證政策以及加強管控大學,導致國際生赴美留學意願下降,全美多間大學預計將因國際學生人數減少,而損失近9億美元(約71億港元)收入。若所有美國大學的外國學生數量均減少10%,損失更將達30億美元(約235億港元)。

●哈佛學生在畢業禮展示支持國際學生的標語。資料圖片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的調查指出,全美162所國際生佔比超過15%的大學,將受到嚴重影響,75%的大學預計今年國際生人數將下降,大多數跌幅至少10%。若以國際新生學費總額86億美元(約675億港元)計算,學生人數跌幅將造成近9億美元損失。若所有美國大學的外國學生數量均減少10%,損失將達30億美元。

國際學生通常會支付全額學費,是許多大學的重要財政來源。為應對國際生減少,部分院校向後補的本地生提供額外資助,但他們的學費貢獻仍不及國際生。中密蘇里大學在2023年的入學人數中,有24%是國際學生,大多數來自印度,攻讀該校資訊科技研究生課程。副校長克勞利坦言:「國際生是我們的核心收入來源,我們希望明年或未來3年能勉強維持下去,但利潤率會更低。」

特朗普政府近期加強簽證審核,優先審批國際生比例低於15%的院校申請,並曾一度取消近5,000名國際生的註冊,引發廣泛擔憂。儘管部分大學尚未出現大規模獲錄取國際生最終未能入學的現象,但已有愈來愈多國際生轉而選擇加拿大、歐洲及澳洲的院校。

國際教育協會上月的調查顯示,40%的美國大學預計明年就讀本科的國際生將會減少,近半數研究生項目也將面臨學生人數下滑,這一趨勢對依賴國際生的院校構成長期挑戰。

親保守派學府未能倖免

在美國共和黨大力削減政府支出的壓力下,即使沒有推行多元平權措施或倡導覺醒運動的大學,甚至所謂「保守派」的學府,也可能淪為特朗普政府的犧牲品。《紐約時報》指出,過去獲得聯邦政府最多補助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目前便岌岌可危,該校3月才被削8億美元(約62.7億港元)補助,估計接下來還會被削更多。校長丹尼爾斯長年來雖致力吸引保守派人才,看來仍在劫難逃。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被削62億補助

丹尼爾斯多年來一直小心翼翼,他曾表示大學應努力吸引更多保守派人士加入教師行列,該大學還與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結盟,但這些心血顯然也保不了該校。共和黨想削減聯邦政府給學校的資助,即使身為美國第一所研究型大學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也被列入黑名單之中。

特朗普雖未點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像對待哈佛、哥倫比亞大學那般提出要求,又或威脅要砍掉其經費。然而該大學被削減8億美元研究經費後,已裁員2,000多人。聯邦政府所給的每年42億美元(約329億港元)研究資助還會被削更多,校方正在苦苦支撐。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費被削減的包括國際研究等項目,政府還要徵收校產稅,因此校方給學生的貸款及援助也會大幅減少。該校物理學者阿米蒂奇表示,該校為人類知識貢獻良多,但現在有這麼多「明目張膽」的做法想削弱他們,他認為是不可思議。

國際學生「社媒大掃除」 從奧巴馬至親巴網友一律取消關注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全球各地國際學生為申請美國的學生簽證,紛紛為社媒賬號「大掃除」,狂刪帖文、照片與迷因圖,取消追蹤某些名人與政治人物,告知親友別再傳送新聞報道連結,同時自我審查昔日網絡足跡是否有任何涉及敏感政治議題,深怕任何可能被解讀為「違反美國立國原則」的信息,導致留學計劃泡湯。

●自去年校園援巴浪潮後,巴勒斯坦成為敏感議題,一般學生不敢觸碰。 資料圖片

報道指出,美國國務院上月宣布簽證申請擴大審查,申請者社媒賬號必須設定公開,國務院並指示駐外使領館領事人員,特別注意「對美國公民、文化、政府、機構或立國原則存有敵意的任何跡象」。正申請學生簽證的外國學生受訪時說,清理社媒賬號是害怕只因一個點讚、一張迷因圖而遭到誤會,讓多年努力因此白費。科企則順勢推出付費服務,聲稱可幫忙檢查社媒動態是否符合美簽證申請新規。

刪掉遠至2007年帖文

學生簽證申請者麥德琳說,可能被解讀為選邊站的知名人物已一律取消追蹤,包括民主黨進步派眾議員奧卡西奧—科爾特斯、前副總統哈里斯、前總統拜登及奧巴馬。另一名學生簽證申請者說,已將過去5個月內對哈里斯帖文所有點讚全部取消。還有申請者說,Instagram(Ig)追蹤對象自我介紹裏,只要使用巴勒斯坦國旗或象徵支持巴勒斯坦的表情符號,全部取消追蹤。還有申請者稱,不確定移民官對於審查新規如何解讀,基於慎重起見,把遠至從2007年起的帖文都刪掉,取消追蹤Ig賬戶名字有阿拉伯文的網民。

一名國際學生說,之前因主修舞蹈的學分發生問題,生氣之下貼了一張寫着「我想搥牆壁」的迷因圖,他申請簽證時決定刪除圖片,以免被移民官解讀為有暴力傾向。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