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由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中國法學會和澳門特區政府法務局主辦的第十三屆內地與港澳法律研討會昨日在港舉行。研討會主題為「錨定『一點兩地』全新定位,以高質量法治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研討會開幕式致辭表示,圍繞「一點兩地」戰略定位持續推進大灣區建設,需要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把規則、機制優勢轉化為建設大灣區的強大動能。
本屆研討會是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首次與中國法學會和澳門特區政府法務局在香港聯合主辦。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景漢朝、澳門特區政府法務局代局長周錫強及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劉光源等出席研討會開幕式並致辭。
灣區「一國兩制三法域」 國際無先例
林定國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優勢,國際上沒有先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建設成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律政司一直致力發揮香港作為國家唯一一個普通法司法管轄區以及提供高質量、跨法域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的優勢,助力大灣區法治建設。
他相信粵港澳三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將持續把「制度之異」轉化為「制度之利」。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以來,法律部門和業界持續深化合作,推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法律和爭議解決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律政司去年4月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行動綱領》,積極推進機制對接、規則銜接以及人才連接,努力實現灣區法治建設的「硬聯通」、「軟聯通」,在大灣區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林定國說,規則銜接方面,今年2月推出的「港資港法」及「港資港仲裁」兩項措施,讓港資企業能更自由地選擇香港法律和仲裁地。人才方面,現已有超過580名大灣區律師能在內地九市處理內地法律的民商事事務,為大灣區企業「走出去」和外國企業「走進來」,提供專業法律服務,促進三地法律服務市場的融合。
景漢朝發言時強調,粵港澳大灣區法學法律界要以開放包容的姿態,面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法治故事,講好「一國兩制」的故事,將中國法治建設的生動實踐轉化為世界讀懂中國的金鑰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