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熙 立法會議員
特區政府就規管網約車服務提出立法建議,引起了社會熱烈討論。不論的士業界、網約車平台、市民還是旅客,都積極表達意見。
香港出現網約車平台至今已超過10年歷史,其間遊走於合法與非法之間,情況備受爭議。一方面,網約車平台預約十分方便,而且服務水平普遍比的士高,吸引不少乘客使用。可是,本港大部分網約車並沒有領取的士或出租汽車經營牌照,法律上屬於「白牌車」。的士業界一直認為,網約車非法載客取酬既不合法,也對用真金白銀競投的牌照,以及須考取的士駕駛執照的從業員構成不公。的士業界認為,特區政府不應對網約車採取放任態度,要求執法部門嚴加打擊。
由於存在頗大分歧,多年來網約車的處理進展緩慢。本屆特區政府積極研究、主動處理,不迴避問題,值得社會各界肯定。
特區政府是次提出的立法建議,平衡了的士業界利益,也回應市民對網約車服務的實際需要。不論早前提出的的士車隊計劃,還是現時的規管網約車,特區政府的舉措都對提升的士服務水平作出有力鞭策。
不可否認,的士業界確實有一些「劏客」、拒載的害群之馬,令市民和旅客不滿,損害業界及香港的形象和利益,是時候有必要改善的士服務。
不論新推出之的士車隊,還是建議立法規管的網約車,共通點就是司機要為其提供的服務負責任。的士車隊、網約車的載客過程須保持紀錄,司機若作出不當行為,會被追究。相信有關計劃可以有效提升的士業界服務水平,淘汰害群之馬。
理順網約車平台政策,也是特區政府順應創科發展潮流的重要成果。網約車打破「隨街截車」或「電話召喚」的約束,為消費者帶來更便利的乘搭體驗。
當然,如許多運用新科技的新產業一樣,難免對既有經營者、從業者帶來一定影響,特區政府立法規管網約車,應平衡公眾、網約車和的士業界的利益;社會各界需要理性討論、求同存異,凝聚共識,齊心穩妥解決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