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倡禮讓和關愛精神的關愛座在港已面世十多年,因不同年齡層乘客對使用的認知有落差,近日網上不時爆發世代矛盾,部分人把關愛座揶揄為「壓力座」或「批鬥座」。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乘搭多條線港鐵列車直擊關愛座引起的乘車百態,發現年輕人對使用關愛座非常小心謹慎,大部分寧願站着也不願坐關愛座,有人則左顧右盼,見無長者在附近才敢坐,不時出現關愛座無人坐的浪費情況。不過,記者也目睹普通座的長者主動讓座給更有需要人士的溫情一幕,反映禮讓和關愛精神不只局限於關愛座,有關愛精神的話,處處都可以是關愛座。●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芷珊、王思佳
近年關愛座變成網民口中的「批鬥座」,爭議多數和年齡有關,社交媒體不時有人發帖文甚至視頻,控訴長者強迫年輕人讓座,導致不少年輕人寧願站立,也不願使用空置關愛座的現象。例如上周六有一名老婦在港鐵列車內作出不文手勢,要求兩名少女讓座,被拒後更舉起手機反拍少女大聲責罵;昨日又有一名年輕人在車廂「反擊」長者,要求坐在普通座的老婦站起來,改坐關愛座,事件再度引發網民爭議。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晨乘搭港鐵屯馬線、港島線及南港島線巡視關愛座的使用情況。上午8時許,記者乘搭屯馬線由屯門站到紅磡站,雖然正值繁忙時間,但各卡車廂內的關愛座主要為長者使用,有兩名長者在屯門站上車時,即使仍有少量普通座位空置,他們仍選擇坐在關愛座上,惟兩人在天水圍站下車後,雖然車廂內站滿乘客,鄰近的年輕人和中年人皆拒絕坐,直到下站再有長者登車使用。
一名年約70歲、行動不便的長者上車時,坐在普通座的健全長者主動讓座,體現乘車禮儀和關愛互動,與年齡無直接關係,而是社會正能量的體現。
四處望無老弱 才敢坐關愛座
此外,記者亦在非繁忙時段,乘坐港鐵港島線列車由堅尼地城站到金鐘站,一名中年婦上車時未看清楚就坐在距離自己最近的關愛座,雖然當時乘客較少,當她察覺佔用關愛座,馬上改坐普通座位;當列車抵達金鐘站時,也有一名老婦上車後發現沒有空餘座位,於是一邊站在車門前,一邊四處張望是否有人讓座,沒有刻意走近關愛座。
至於南港島線金鐘站至海洋公園站路段,一名年輕男子發現車廂內站滿遊客及學生,但一個關愛座空置,他在人群中轉了一個圈,四處張望查看確定附近沒有長者或有需要人士,才安心坐關愛座。
長者張先生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港鐵在車廂內設關愛座後,許多年輕人寧願站立也不敢入座。據他了解,關愛座設立初衷是為有需要者提供便利,並非長者專屬座位,理論上所有乘客均可使用,僅需在遇到孕婦、長者或殘疾者時主動讓座。
婆婆:見有人身體不適會主動讓座
70多歲的林婆婆認為,由於大部分年輕人身壯力健,普遍不會坐在關愛座上,「不過我年紀不小,因此不論是普通座位還是關愛座,有位就坐。」她說,倘若遇見有人撐着枴杖或身體不適,也會主動讓座,但不會強迫他人離座,「唔舒服想坐可以講,但逼人(離座)就唔啱。如果有人唔讓座畀有需要嘅人,我唔出聲,有人睇唔過眼,出聲都啱嘅。」
被問到關愛座淪為「批鬥座」,林婆婆說,這個情況只是偶爾發生,不少年輕人看到車廂內有大量座位空置,都不會坐關愛座,至於讓座問題,她認為這是個人修養,「如果年輕人認為關愛座應該畀老人家,佢哋咪唔坐囉,唔畀老人家坐又唔係犯法。」
年輕乘客周小姐表示,一般市民覺得不應該坐關愛座,相信他們希望留位予有需要的人,而且大部分年輕人都選擇站在車廂內,拒絕坐關愛座,若整個車廂只有關愛座丟空,她直言會視乎情況使用,「如果冇人坐,我就會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