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7年首次上任,除了對華開徵關稅外,還推出一連串制裁,使得內地近年各行業都將「國產替代」列為主要的目標之一。特朗普自今年1月再出任總統,即掀起新一輪中美貿易摩擦及科技制裁。但內地近期在多個科技項目上均出現突破,令國產替代概念股熱炒,其中更因為國產人工智能DeepSeek驚世登場,讓近日資金湧向芯片及軟件股。市場人士指出,內地被美國「卡脖子」的領域已愈來愈少,好像AI領域已見突破,航天技術更領先。不過,芯片、光刻機、系統軟件及藥物等方面仍在快速追趕,而有關板塊亦成為股民「尋寶」的地方。
AI及芯片國產替代最迫切
光大證券的報告指出,在外部制裁加劇的情況下,中芯作為內地的芯片龍頭,將會受益。天風證券亦認為,外部地緣政治對中國半導體的限制,有望持續加速本土產業鏈的發展,國產替代或將成為長期趨勢,該行認為,人工智能及芯片先進制程等前沿科技領域的國產替代較為迫切,本土產業鏈的發展機會較大,該行建議關注相關領域的投資機會。
事實上,中芯今年開局至今,已成為市場焦點,且持續拉升累計逾30%。有消息稱,國際半導體組織SEMI指出,中芯在2024年已首次躍升為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廠。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相信,國產替代的市場共識已經形成,市場正漸漸願意給予中資科技股較高的估值,故建議可考慮把握回調時的入市機會。
DeepSeek面世 中資科技股抬頭
華泰證券亦指出,中美科技股估值在過去兩年分化顯著,AI發展水平或是關鍵。近期大熱的DeepSeek或推動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的技術潛力,進而催化中美科技股價值重估。由於AI需要大量軟硬件配合,該行建議,股民可增配互聯網股與硬件股,把握科技股價值重估機會。
除芯片這類硬件外,國產軟件的替代亦同樣迫切。軟件端的華為鴻蒙、華為歐拉輪番推出,特別是「純血鴻蒙」的面世及實裝,令中資軟件股近月都有資金追捧。例如金山軟件(3888)、金山雲(3896)、美圖(1357)等,都已升超過1年新高。 ●記者 周紹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