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站設計融合粵劇、廣彩瓷、廣東醒獅等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香港文匯報記者方俊明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俊明 廣州報道)廣州地鐵11號線28日開通運營,該條「地鐵環線」全線共設31座車站,其中換乘站達26座,被譽為 「換乘之王」,串聯起廣州五大中心城區,提升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交通通達度。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廣州地鐵已有多條線路延至佛山,同時規劃「多通道」對接東莞、中山等城市,並延伸連通銜接深港、珠澳地區,將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

「環圈」串起五大中心區

灣區首條「地鐵環線」廣州地鐵11號線全程44.2公里,線路途經天河、白雲、越秀、荔灣和海珠5個中心區,以「環」為形,勾勒出廣州的「城市圈」「交通圈」和「經濟圈」。其中,全面覆蓋珠江新城、天河北等廣州中央商務區建成區,「環圈」現時廣州經濟密度最高的區域;而且途經多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城市功能組團,連接廣州火車站、廣州東站兩大交通樞紐,串起琶洲、金融城、天河北、白鵝潭、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等重點發展板塊,將為廣州地鐵線網的聯通度帶來質的飛躍。

該新線共設31座車站,換乘站就有26座,站點中超過80%可換乘,是名副其實的「換乘之王」。其中,該線路目前開通時便有14座車站與已運營的線路實現換乘,將明顯提升地鐵線網的換乘效率,從該地鐵線任何一個站點出發,換乘一次即可到達廣州地鐵線網的大部分站點。

灣區一小時通勤圈加快形成

廣州地鐵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地鐵11號線堪稱最「值錢」的地鐵線路,將天河北CBD、金融城CBD、琶洲CBD、白鵝潭CBD等經濟中心緊密連接。而廣州地鐵線網也將形成「環線+放射線」大都市地鐵網絡,越織越密的線網將進一步串聯起民生和經濟,帶動城市發展。

作為灣區城市軌道交通融合的探索者,廣州地鐵不僅今年推進在建23條地鐵和城際線路,而且投入近一億元人民幣探索大灣區軌道交通融合創新發展,加快實現灣區軌道「一串城、一張網、一張票」,構建灣區一小時生活通勤圈。

「多通道」最終銜接港澳

其中,廣州與佛山在灣區城市中率先地鐵「同城化」,目前已有廣佛線連接廣州荔灣區和佛山禪城區、佛山地鐵2號線與廣州南站相接、廣州地鐵7號線順德段連接廣州番禺區和佛山順德區等。據廣州地鐵歷年運營數據顯示,廣佛線換乘比例達67%左右,廣佛兩市交互客流每天約15萬人次,目前已實現佛山中心與廣州中心快速通達,初步形成了「單區域同城化」向「全市域同城化」的格局。

同時,廣州地鐵網規劃「多通道」對接灣區其他城市的步伐也在加速。其中,東莞地鐵1號線二期(黃埔新港-東莞西)規劃進入廣州後於黃埔新港與廣州地鐵5號線接駁。與廣州地鐵18號線貫通運營的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近期將啟動中山香山至珠海拱北段工程,遠期還將與深南中城際銜接貫通運行,最終銜接上澳門、香港地區;屆時廣州市區到中山、珠海、深圳的市中心運行時間分別為50分鐘、60分鐘、75分鐘左右。

11號線特色

環線串聯:全線單程運行時間約75分鐘,串聯起廣州天河、白雲、越秀、荔灣和海珠等五大中心區

換乘之王:全線共設31座車站,換乘站佔到26座,超過80%可換乘;該線路目前開通時便有14座車站與已運營的線路實現換乘

非遺展示:非遺設計貫穿沿線新建車站,從沿線五個區各選取一個站點作為非遺重點站,融合粵劇、廣彩瓷、廣東醒獅、廣雕、廣繡、傳統醫藥等非遺項目

玩轉廣州:包括「羊城第一秀」白雲山、雲台花園、流花湖公園、廣州雕塑公園、聚龍古村、「廣州現存最古老的火車站」廣三鐵路石圍塘站舊址等寶藏景點同步實現地鐵直達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方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