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英國時任保守黨政府決定叫停HS2高鐵伯明翰至曼徹斯特段的工程,相隔約一年,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ICE)發表報告,總結HS2事件的教訓以至英國近年基建失敗問題的癥結:
●基建項目缺乏明確領導
報告指出,自2009年成立以來,負責HS2項目的HS2公司本身角色與職責就不斷變化,由最初負責項目概念與設計,之後變成負責提出項目詳細計劃,到最後更變成負責落實項目工程,由於每個階段均需要不同專業人士領導,這導致公司內部人員經常變動,造成組織記憶流失。到了項目後期,很多時候都已經搞不清楚哪些決定是哪些人、在什麼時候以及為什麼作出,令到繼任者無法掌握足夠資訊作出適合決定,同時外部持份者也難以知道如何與HS2公司合作。
●政府官員缺乏監管能力
HS2項目理論上是由英國運輸部負責監督,確保項目不會出現超支或出現其他問題,但就在HS2開始動工的關鍵時刻,英國政府遇上脫歐公投後的混亂時期,官員接連換人,導致政府內部失去對項目有足夠認識、能夠對設計及成本作監督的負責人,為此當局只能將監督工作外判給私人顧問公司,但效果不佳。報告指出,政治官員穩定對大型基建項目非常重要,但這無可避免受制於更宏觀的政治環境,退而求其次下,政府應該確保每任問責官員都獲得足夠資訊,甚至在接受過基建規劃訓練後,才作出基建相關決策。
●基建項目前期籌備時間不足
報告認為,任何大型基建項目都應該有足夠的前期計劃和籌備時間,因為很多早期決策都會對項目結果有重大影響。報告指出,HS2前期籌備工作大部分都在2009年短時間內進行,原因是當時快將下台的工黨政府擔心如果未能及時提出詳盡計劃,保守黨上台後將會叫停項目,這導致HS2項目從一開始就未能考慮所有可能影響成本的因素,亦令工程動工後的彈性大大降低。此外,報告亦指出像HS2這種大型基建項目,在籌備過程就應該考慮如何與其他基建項目結合,提升整體成本效益。
●過度外判增加成本
報告指出,HS2項目太過依賴外判,導致外判商討價還價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因為外判涉及太多範疇,導致HS2公司本身對項目細節的控制能力大減。同時,外判商為了獲利和延長工期,經常向HS2公司提出賠償請求,項目動工首兩年內就錄得多達3,000宗,導致項目成本大增。
●基建項目缺乏明確目標
報告指出,HS2項目一開始只是以縮短倫敦至英格蘭中部地區的交通時間作賣點,而非項目最終會帶來什麼具體利益。而且官員後來在推銷項目過程中,又不斷為HS2項目添加各種「賣點」,最終反而導致項目真正目標變得不清晰。報告認為,假如最初倡議項目時不是以縮短交通時間作考慮,或者HS2根本就不會以高鐵形式來興建。
報告又建議,任何大型基建項目都必須將重點放在結果而非成本之上,若然項目缺乏明確目標或具體利益,決策者在遇到問題時往往就會單純以成本作考慮,結果就會像HS2一樣,當項目因為缺乏清晰目標、失去政治支持後,很容易就會因為成本問題而被叫停。
●香港文匯報特約記者 周天梧 倫敦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