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參與再造紙工作坊。港燈供圖
●學生了解可持續漁業發展,並學習如何選購環保海鮮。 港燈供圖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一向注重在校園宣揚環保意識,為此制定並推行了一系列的綠色校園政策,鼓勵教職員及學生攜手合作實踐環保生活,更獲選為「港燈『綠得開心計劃』最傑出「綠得開心學校」之一。

學校重視環保教育,希望能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並努力提供學生參與綠色活動的機會。多年來,學校一直開展「學生環保大使」計劃,邀請各年級的學生擔任領袖角色,積極推動校園內的環保活動。

以上學年為例,共有15位學生擔任「環保大使」,他們參與了香港環境運動委員的社區環保外展活動,在學校協助籌辦環境教育遊戲攤位、再造紙工作坊及減廢講座,藉此呼籲同學實行源頭減廢。

除此以外,學生環保大使亦會帶領同學在班房設置廢紙及膠樽回收箱,鼓勵同學培養分類回收的習慣。他們亦會在小息和午膳期間檢查同學是否在離開課室後關上電燈及冷氣機等電器,提醒師生節約電源及更有效地善用能源。

魚市場中理解環保知識

此外,學校竭力提供機會讓同學參與校外環保活動,讓學生能從不同的層面接觸環保,擴闊他們的視野。例如老師帶領學生參加「香港仔有魚市場·近海得食」導賞團,讓學生能夠接觸魚市場的日常運作,了解香港漁業發展及文化,並學習可持續漁業發展,選擇環保海鮮,將環保概念融入生活習慣中。

此外,學生也參觀了魚市場的發泡膠冷壓機,將廢棄發泡膠重新壓縮製造成新的發泡膠,實踐循環再造,貫徹環保信念。

水耕種植體會耕種樂趣

學校亦積極舉辦多元化的綠色活動,提升學生對環境保育的關注。學校近年購入水耕種植裝置,在校園內推行「水耕種植活動」。透過安排學生參與培訓講座,認識有關水耕種植的知識和技巧,繼而讓學生親自透過水耕種植機栽種不同類型的植物,例如小番茄、迷迭香和生菜等。

在過程中,學生能親身體會耕種的樂趣,更運用在綜合科學課及數學課所學習的知識於水耕活動中,例如光合作用和統計概念等,有利學校實踐STEM教育。

此外,在照顧植物的過程中,同學亦明白農作物的得來不易,學習尊重和珍惜食物。不少參與活動的學生在收成後主動把蔬菜送贈給老師和同學,可見他們在投入環保活動之餘,亦能領悟「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真諦。

學校鼓勵學生多參與綠色活動,以提升環保的知識及保護環境的使命感。學校相信「教育」和「環保」理應環環相扣,透過向年輕一代灌輸環境保育的知識及理念,帶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把環保意識付諸實行,從而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港燈綠得開心計劃,致力透過多元化活動,協助年輕一代及公眾人士培養良好的用電習慣、多認識可再生能源和實踐低碳生活,目前已超過700間全港中小學校及幼稚園加入「綠得開心」學校網絡。如欲加入一同學習和推動環保,歡迎致電3143 3727或登入www.hkelectric.com/happygreencampa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