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基泓指出,新地將積極發展太陽能發電系統,包括在未規劃發展的堆填區及農地興建太陽能發電場,亦會繼續於新建成的商業項目天台安裝太陽能板。

郭基泓:項目明年上半年投產 年產120萬度電

為配合國家及特區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碳中和目標,新鴻基地產近年大力推動太陽能發電系統、綠色建築及綠色運輸,集團自2019年起推動太陽能發電網絡,積極打造全港最大太陽能發電網絡,並預計明年底前再增加16個全新太陽能系統至80個,總共提供逾2萬塊太陽能板,每年可生產896萬度電,夠2,700戶家庭一年用電量,及減少超過4,000公噸的碳排放。新鴻基地產執行董事郭基泓指出,隨着太陽能發電技術發展成熟,新地將積極發展太陽能發電系統,包括在未規劃發展的堆填區及農地興建太陽能發電場,未來會繼續於新建成的商業項目天台安裝太陽能板,並提出多項促進本港太陽能發展及綠色運輸發展的建議。 ●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悅琴

郭基泓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為善用未能即時發展的土地,新地與合作夥伴在將軍澳新界東南堆填區內其中10萬平方呎土地,興建首個位於堆填區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將於明年上半年投產,每年可生產120萬度電,預計下月會舉行動土禮。該項目得到環保署支持統籌協調各個政府部門,為香港首個私人太陽能發電場,期望可以作為一個試點,未來集團亦計劃於部分未轉用途的農地安裝太陽能發電場。

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提早達成

事實上,新地於減少碳排放的各項目標進展良好,更提前完成部分環保十年指標。他表示,過去4年已完成減少主要商用物業溫室氣體排放強度25%的十年目標,因此會提升餘下6年的最新目標為減低主要商用物業溫室氣體排放強度至35%。

管理太陽能發電系統達64個

郭基泓指出,截至2024年6月新地及聯營公司九巴的太陽能發電網絡之年發電量合計達1,690萬度電,遠超本港其他主要發展商的總和,其中新地管理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共有64個,分布於31個住宅項目(佔49%)、18個寫字樓及商場項目(佔28%)及13個工廈項目(佔20%),涉及超過16,500塊太陽能板,每年產生700萬度電,等於2,100個家庭全年用電量,每年減少碳排放約3,200公噸,相當於14萬棵樹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當中包括西九龍環球貿易廣場、上水天巒、石門新貿中心等。為方便監控太陽能板的效益,新地旗下的物管康業及啟勝透過實時監測系統,遙距管理太陽能項目的運作表現,了解每一塊太陽能板的效益。

此外,新地於西沙大型住宅項目地盤亦設有2個太陽能發電系統,設置1,400塊太陽能板。由於是地盤工地,為了方便安裝於隨時拆卸的地盤寫字樓上,因此採用靈活性高、體積輕巧、較軟身的太陽能板,另設太陽能照明燈、太陽能CCTV等。

郭基泓表示,集團未來會繼續於新建成的商業項目天台安裝太陽能板,如觀塘巧明街項目、旺角洗衣街項目及西九商業地項目,主要看相關工商項目的天台周邊必須沒有建築物或高樹遮擋日照,能承受太陽能板的重量及避免對周邊環境產生滋擾;住宅項目則要透過業委會與小業主等進行商討,初步從已安裝太陽能板的屋苑來看,小業主其實都歡迎相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