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大灣區保險售後服務中心已討論多年,香港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劉佩玲昨表示,保聯負責協調內地、香港和澳門各監管機構,並於今年2月全資成立子公司「香港(保聯)大灣區有限公司」,代表香港保險業參與成立售後服務中心。該子公司將成為南沙和前海兩間售後服務中心的股東,目前正招募保險公司加入子公司成為會員,未來可透過保聯集合資金,方便日後在內地拓展售後服務。
據悉,大灣區保險售後服務中心是以合資公司成立,南沙和前海的售後服務中心都各有一間國企股東。
劉佩玲續指,子公司完成招募會員後,將由會員決定未來路向、選立董事局成員,再決定客戶服務中心的運作、資本安排等工作。保聯去年9月已組代表團造訪南沙和前海,獲41位來自22間保險公司及保監局代表參加,已參觀日後擬建售後服務中心的地點。該中心亦設網上平台,以便客戶無需親赴前海或南沙便可查詢、支付續保保費、索償、投訴等。
籲「港車北上」保險在港購買
另外,「港車北上」推出約一年多,香港保險業聯會一般保險總會主席許金桂指出,至今有約6.9萬輛港車完成申請,每日往內地的港車有約4萬架次。目前內地及香港設「等效先認」措施,容許香港保單受保範圍擴展至內地的交通強制保障制度內。現時香港約有21間保險公司提供相關保險服務,惟相關保單數量不足1萬,主要是由於港人傾向購買內地保險,同時香港保險公司宣傳不足。
許金桂建議,港人應使用香港保險公司,以方便意外發生時與中介聯絡索償;而且,內地與香港同類交通保險的保費其實相若,而香港保險賠償金額會比內地多。此外,香港的第三者保險的保障範圍包含投保人所接載的乘客,內地則不包括。劉佩玲解釋,港人或因方便、急於北上而購買內地保險,惟內地的第三者保障金額僅為20萬元人民幣,較香港的1億港元相差巨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