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倩)香港就業情況有所改善,惟傷殘人士和長期病患的就業機會仍然欠缺。由多間社福機構主辦的「e-Connect 就業連網」昨日在將軍澳廣場舉行共融就業日啟動禮暨招聘會,提供超過600個全職或兼職的職位空缺。有殘疾人士反映,由於身體條件欠佳,難以勝任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前線工作,但勞動市場上合適的文職崗位又較少,故難以匹配。除此之外,部分患有皮膚病的患者因外觀問題亦令到僱主「不敢錄用」,搵工時常碰壁。
「共融就業日」職缺逾600個
為促進傷健人士和長期病患的就業,由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香港失明人協進會等主辦的「e-Connect 就業連網」,昨日上午於將軍澳廣場舉行以「你敢拚·我感聘」為主題的共融就業日啟動禮暨招聘會。招聘會提供超過600個全職或兼職的職位空缺,當中包括清潔及環境衞生服務、文職、酒店及餐飲、倉庫搬運員、客戶服務等職位,現場亦設有勞工處展能就業科、殘疾僱員支援計劃攤位,為求職者提供多方位就業支援。
患有關節炎的劉先生在同為殘障的朋友推薦下,昨日參加招聘會,劉先生於疫情之下失業,已經有一年沒有工作,情緒壓力和經濟壓力俱巨大,「我之前是在倉庫從事文職工作,關節炎從我出生伴隨至今,找工作屢屢碰壁,現在最大的困難就是我需要找些不那麼消耗體力的文職工作,但現場提供的多為需要體力勞動的前線職位。」
他續指,由於患有關節炎,行動不便,如從事較依賴體力的勞動,其身體難以承受,「例如搬運員、清潔工這些崗位我都很難擔任,但現在最多工作機會是這些職位,文職則較少。」劉先生又說,暫時沒有申請綜援的想法,「雖然我是傷健人士,但我也想靠自己賺錢,實現自己的價值。」
皮膚病患者:外觀問題怕不獲聘
患有皮膚病的吳先生亦曾遭遇求職困難的問題,「因為我患的是皮膚疾病,這是先天性,外觀看上去比較可怕,這也令很多僱主不敢聘請我,擔心我在工作時出事。」
他續說,其體能狀況其實良好,中學畢業後亦繼續進修,故有信心勝任較多工作,但因患病,皮膚和外觀讓其失去一些機會,「其實一些文職崗位,我希望僱主可以允許在家工作,畢竟在疫情時,在家工作亦證明可行。」
有餐飲業僱主指,現時最缺人的崗位是一些前線服務員,「招聘仍然有困難,『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現象仍然嚴重,因為很多年輕人不願做這些工作,我們也很歡迎傷殘人士來應徵,其實對於一些程度較輕,例如聽障等傷殘人士,他們也能勝任很多工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