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全球股市表現動盪,不少投資者傾向「現金為王」。滙豐卓越理財發表「2022新世代中產報告」,顯示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令本港中產對投資風險取向的接受程度普遍下降,當中對財富管理持謹慎或非常謹慎態度的受訪者由疫情前的30%升至最新的41%,約六成受訪者指因為疫情期間收入不穩,他們的投資組合比疫情前持有更多現金。不過高端投資者的投資比例及投資組合則較高及較多元化,當中基金及債券的比例比其他投資產品佔比較高。
76%受訪者稱置業可保值
「滙豐卓越理財2022新世代中產報告」於今年5月進行調查,涵蓋1,043名年齡介乎24至64歲、並擁有100萬元以上流動資產的受訪者。報告顯示,港人普遍認為需擁有590萬元個人流動資產方能成為中產,雖然調查發現本港中產投資取態趨向謹慎,但仍視物業投資為保值首選,其中有76%受訪者認為置業仍屬保值的選擇,當中近四成受訪者表示有興趣於本地置業。
滙豐香港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投資及財富管理部主管安博哲認為,今年市況對投資而言可謂是艱難的一年,主要受累眾多不明朗因素,如通脹升溫、主要央行大手加息、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以及市場對歐美經濟衰退的憂慮等,故無論是對專業投資者及散戶而言均充滿挑戰,因此對調查結果顯示投資者風險取態偏向保守並不感意外,而在目前市況下,他建議投資者可分散投資。
六成人疫下持更多現金
調查亦發現約六成受訪者的投資組合比疫情前持有更多現金,安博哲認為在經歷了市場動盪和地緣政治挑戰之後,不少受訪者作出投資選擇比疫情之前更加謹慎,亦留意到有更多投資者選擇持有更多現金,不過他亦提到有不少新開設投資戶口,相信是投資者意識到不能只持有現金,多元資產配置同樣重要。
而在環球息口趨升下,安博哲預期明年息口將見頂,建議投資者屆時可留意固定收益投資,至於一些結構性投資主題,如亞洲龍頭企業、ESG和元宇宙等則較適合長期投資,他亦留意到對於低風險投資者而言,保本結構產品較受歡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