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21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翟青在二十大第五場記者招待會上回應氣候變化相關問題時表示,中國積極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中國貢獻,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充分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翟青表示,氣候變化是當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戰,事關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
2020年超額完成減排承諾
他介紹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取得的成績時表示,2020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額完成向國際社會承諾的目標;2021年,中國煤炭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0%,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16.6%,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突破10億千瓦,風、光、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我們成功啟動了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全國碳市場,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我們發布了適應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持續開展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持續提高。」他說,「我們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積極推動《巴黎協定》的簽署、生效和實施。我們積極同廣大發展中國家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盡己所能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嶼國家、非洲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他透露,下一步,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加快推動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大力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穩妥有序推進全國碳市場。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時,我們願與各方一道,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持續深化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貢獻中國力量、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