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墁
◆「警察+母親」的角色讓黃墁(穿警服者)更關注守護婦女和兒童的平安。

法醫是什麼樣?是香港TVB劇《法證先鋒》中人人有着冷靜、專業的光環?還是內地熱播劇《法醫秦明》中西裝筆挺、又酷又颯的形象?對於從警13年,從一名基層法醫技術人員做起的玉林市容縣公安局黨委副書記、政委、警務技術一級主管黃墁而言,是一次次挑戰身心極限,是堅持「為死者言、為生者權」的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也見證了中國法治過去十年的巨大進步。◆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萍 廣西報道 圖:受訪者供圖

因獨特的工作環境,法醫長期以來是男性的「專利」。因為法醫要跟進案發現場,需克服對屍體的恐懼和生理不適,甚至在整個案件中,都需要與屍體或人體組織打交道,再形成紙質報告,移交給負責案件的專案組。2009年黃墁初入警隊時,是單位唯一的女法醫,面對周圍同事充滿質疑的眼神,她在心裏暗暗較勁。「我想那就做給他們看看,每次哪裏有現場,我都會主動跟去。」

第一次出現場時,面對水溝裏的一具屍體因被浸泡太久已呈白骨化,未腐掉的人體組織上爬滿了蛆蟲,雖早有心理準備,但黃墁當時腦子裏一片空白,不知道從何下手。直到一同前往的老法醫前輩提醒別愣着,黃墁才機械地戴好手套、穿上水鞋往水溝走。那是她大學畢業之後,真正意義上檢驗的第一位死者。

協助破獲逾600重大疑難案

現實的殘酷與課本抽象的知識點形成的巨大反差,讓黃墁身心都達到了極限邊緣。出警回來那晚,她獨自在辦公室坐了很久,眼淚止不住地流。「當時覺得自己太不爭氣了,但是想到老法醫為了教我一個檢驗技巧,手已經拿不住手術刀了,只能用另一隻手強抓着穩定,我就想我不能放棄。」

黃墁沒有因此退縮,在見證生與死的法醫崗位上一幹就是13年,累計檢驗屍體650多具,協助破獲重大、疑難案件600多起,活體傷情檢驗4,800多人次,在一大批案件偵破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法醫的手術刀,是尋求真相之刀,也是打擊犯罪之刀。特別是在命案偵破中,就是要通過自己的工作,讓死者『開口』,讓證據『說話』,還原犯罪過程,讓每一起司法案件都公平正義,這也是我工作的價值所在。」

感恩所愛事業助度生死考驗

即便不像緝毒警或刑警一樣要面臨窮兇極惡的嫌疑人,法醫也同樣充滿了危險。2013年7月,黃墁連日加班加點高強度工作,在解剖一具愛滋病感染者男屍時,不小心被針刺破了手指。局領導立即將黃墁送到醫院診療。當晚,她抱着一大包藥默默回家,推開家門看到丈夫在廚房忙碌的背影,突然鼻子泛酸有了想哭的衝動。「我當時想,我還很年輕,還沒有體驗過當媽媽的滋味;我很愛自己所從事的這份工作,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這些讓我發現,其實我也害怕疾病和死亡。」黃墁吃了一個月的阻斷藥物,阻斷藥的副作用很大,她不停地嘔吐,很短的時間裏瘦到了85斤。在黨組織及家人的關心和支持下,黃墁用頑強鬥志頂住了巨大心理和身體壓力。

「害怕肯定是害怕的,這是人之常情,但我一旦投入工作中,就沒有時間去想這些。」 黃墁表示,很感激這份工作幫助她度過了那段難熬的時光。一年後,經過多次覆檢,黃墁排除了感染可能。她感到慶幸的同時也深刻地領悟到:生活裏很多東西都沒有必要去計較,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再特殊的工作也需要有人去做,作為黨員,我要為女性做榜樣,激勵更多人投身到這個行業來。」

黃墁

女,漢族,1984年11月出生,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公安局黨委副書記、政委、警務技術一級主管。

長期奮戰在法醫檢驗鑒定工作的第一線,在高強度、高風險的特殊崗位上,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投身於公安法醫事業。參與多起重大、疑難刑事案件現場勘查及法醫檢驗鑒定,有力推進聲紋、電子物證採集等新技術新手段的應用。充分運用人像、DNA、指紋等技術協助偵破命案積案,創新「四級篩核法」,為公安部專項打拐「團圓行動」提供技術支撐。堅持做到政治建警、築牢忠誠警魂,努力鍛造「四個鐵一般」公安幹警隊伍,激發隊伍凝聚力和戰鬥力。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最美基層公安民警」、「全國三八紅旗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