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基建發展日新月異,大灣區速度肉眼可見。如今,大灣區「溫度」也漸漸從各種細微處流露出來。廣東近日印發《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細則》,正是處處設身處地為初來乍到的港青着想的體現。相比起過往的文件,這份細則除了真金白銀的優惠禮包外,還有一處特別的地方,就是將「港味澳味」這種感性的詞語寫進原本「冷冰冰」的文件裏。解讀該文件時,官方部門也多次提及,希望能為港澳青年帶去有「溫度」的感受。

這份文件有兩大創新之處,第一是「大灣區職場導師計劃」中,明確只有港澳籍人士方能擔任職場導師;第二是購買港澳機構服務時,強調機構組成中的港澳人士比例。官方表示,之所以強調港澳身份,是希望提供服務要具備「港味澳味」,突出為港澳青年營造「家」的感覺,給人生地不熟的港澳青年帶去親切感。

在公職機構做港澳服務工作的港青林偉樂來廣州讀書、工作、生活近10年,粵港澳大灣區從概念的提出、到落地推進,他都親歷其中。「之前和我同期畢業的香港同學,很多都希望回香港發展。但如今新一代港青,都希望了解更多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發展機會,而大灣區的文件他們也越來越看得懂了。 」大灣區內地九市發展越來越「熱」,除了發展機會多、願意來的港澳青年多、給的優惠措施多外,政策也越來越接地氣。有受訪港青就表示,「有種處處被照顧到了的感覺」。◆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