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剎海一瞥。 作者供圖

◆ 雁 翔

您問我北京最美的所在是哪裏?我的回答是:「什剎海!」

什剎海發掘於元大都時期,迄今已近800年。它以兩座石橋為界,分成西海、前海和後海。它曾是連接大運河與海路的漕運樞紐,也是百市匯集、商賈如雲的貿易中心。馬可·波羅讚它「舉世無雙」。這裏不啻擁有大片優美水域,也是首都著名歷史文化街區,眾多明清王府、寺廟和名人故居散落其間,它還是京城民俗、美食和市井文化薈萃處,後海酒吧街更是北京著名夜生活聚散地。

記不清此番我是第幾次光顧什剎海了。但見湖面水光瀲灩,兩岸垂柳依依,放眼遠山如黛,宮牆尖塔倒映水中,不時有扁舟輕輕划過,景色煞是迷人。想夏日,旖旎的湖面荷花盛開,坐船欣賞美景堪稱首選。湖上遊船搖曳,猶如江南水鄉。到冬季,什剎海變成天然滑冰場,那真是人山人海、歡聲震天。

可惜如今新冠疫情反彈,風光不再。但生活還要繼續,經嚴格落實各項防控舉措和相關部門聯合檢驗,今年清明節什剎海景區正式恢復開放。縱然遊客難比往年,但正逢五一小長假,封閉已久的人們還是從四面八方湧來,心境自然是輕鬆愜意的。

穿過古色古香的煙袋斜街,久違的開闊水域隨着清風撲面而來,我猛吸一口氣,好清爽、好舒坦!環顧四周,沿湖古建築在春日艷陽映照下,依然一派老北京特有風韻。闊別多年,銀錠橋、鐘鼓樓、德勝門箭樓、醇親王府、匯通祠、廣化寺等等景點,令人倍感親切。

重訪名人故居是我此行之目的。瀕臨什剎海的護國寺大街9號,是一座佔地1,000多平方米的京式四合院,這裏是大藝術家梅蘭芳故居。記得過去曾兩次來訪,終因故而「暫不開放」,此番終於如願。梅先生客廳、書房、臥室、起居室等均保留當年生活原貌。陳列大量演出劇照和「蓄鬚明志」珍貴圖片和文物,包括梅蘭芳用過的戲裝、道具及館藏資料,《宇宙鋒》、《打漁殺家》、《貴妃醉酒》、《天女散花》等「梅派」代表作影像資料,以及國內外友人贈予梅先生的書法、繪畫及禮品,生動演繹了這位京劇大師傳奇而高貴的藝術人生。1962年梅蘭芳將這些珍貴文物全部捐給國家。

前海西街18號是郭沫若故居。再次走進這所大四合院,如有隔世之感。院裏花木葱翠,頗顯幽靜,草坪中央豎立一尊郭沫若全身銅像,神態安詳。那幾株銀杏和牡丹,據說是郭老偕夫人于立群親手所栽。故居寫作室、會客廳、臥室、東西廂房等均飽含一股書卷氣。四周迴廊環繞,有走廊通往後院。書房和會客廳珍藏郭沫若大量手稿、圖片等珍貴文物,多幅周恩來與郭沫若合影,印證他倆的戰鬥情誼。郭詩人是大時代的產物,不禁回顧他沉浮盛衰、不無爭議的一生,令人感慨良久!

急步來到後海南沿26號,謝天謝地,張伯駒潘素故居紀念館正好開放。此乃大收藏家張伯駒夫婦晚年居住地,院子不大,由南北兩排平房組成,後由他們唯一的女兒張傳彩繼承,女兒為籌建這個紀念館,在78歲時毅然搬出另住。館名由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額,院內豎有張伯駒銅像。筆者依次觀看了聲像廳、生活廳、收藏陳列室和張伯駒著作廳、潘素藝術展廳,收穫頗多。張伯駒不僅是一代文物收藏鑒賞大家,還是書畫家、作家、詩聯家、京劇票友及國粹積極推廣者。

1956年,張伯駒將其一生收藏的珍品——包括陸機的《平復帖》、杜牧的《張好好詩》、范仲淹的《道服贊》和黃庭堅《草書》等8幅墨寶悉數捐獻給故宮博物院,其中任何一幅都價值連城!當時經周總理特批、國家擬獎勵他20萬元,張伯駒卻一口謝絕:「我捐出來,讓它們永遠存在國家,更有意義!」面對張伯駒塑像,我深為這位享「天下第一藏」之譽的「民國大公子」對國家的巨大貢獻及其「予所收蓄,永存吾土」的偉大愛國精神高山仰止!想想今天一些「老虎」不擇手段貪得無厭大肆斂財,比起張伯駒來真乃天壤之別、糞土不如!

位於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是清代最大貪官和珅的豪宅。眾所周知,大權在握的和珅心狠手辣,他不啻視國庫如私產,還將巨額軍餉裝入私囊。據說當年從其「藏寶樓」抄出金磚就有4,288塊,金銀財寶折合白銀高達9億両(當時朝廷一年財政收入才7,000萬両),按如今白銀開盤價,折合人民幣3,600億元!據悉恭王府裏藏有一萬多幅「福」字,包括康熙、乾隆御筆所題「福」字碑,可惜這一萬幅「福」無法保佑巨貪的命,1799年乾隆駕崩後,新皇帝清仁宗將其關進死牢,再賜毒酒命其自盡……今天的大小貪官,不也步和珅之後塵一個個身敗名裂了麼?

漫步碧波蕩漾的三海,垂柳依依、遠山如黛,美景難以言狀形容,難怪它一直榮列燕京古八景。雖然疫情下的今天,少了昔日的喧囂繁華,卻多了幾番靜謐和韻致。不少年輕情侶在河邊牽手遊覽,遊人也都戴着口罩、自覺保持安全距離。在做好防範工作前提下,人們仍不忘生活的樂趣和美好啊!

護國寺附近小吃依然紅火。年糕、灌腸、扒糕、涼粉、爆肚、豆汁、焦圈、麵茶、艾窩窩、豌豆黃、豆麵糕、鴛鴦酥、蝴蝶卷、牛眼包、蜜麻花、豆腐腦、醬牛肉、涮羊肉及冰糖葫蘆、煮羊霜腸、褡褳火燒、奶油炸糕、宮廷奶酪等美食林林總總數不盡數,令人眼花繚亂,不禁感嘆北京人好口福!

途經南鑼鼓巷一個小四合院,見戴着口罩的養老配餐中心送餐員正將整潔的餐盒遞給一位滿頭白髮老爺爺,並說:「今天的菜都是爺爺您的最愛,您還有什麼要求我就向配餐中心反映哦!」據悉,什剎海街道養老配餐中心每天都免費將一日三餐送到空巢老人家中……送餐員不僅全部接種了疫苗,還每隔幾天做一次核酸檢測。

沿湖徘徊,什剎海的確很美,真乃風情萬種、充溢文化底蘊,我突然想出一句「什剎海猶如北京的眉心」的詩。這個五一,有機會重遊什剎海,非常難得。有緣走近、追憶幾位文化巨匠生前的彪炳勳業,雖是人去樓空,一種滄桑感和親切感卻油然而生,久久難消。走出後海,前面就是古老的鼓樓,一首小詩湧出胸口——

今日尋訪什剎海,

感慨萬千情滿懷。

何時瘟疫連根去,

悠然偕友再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