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號設計團隊35歲以下成員佔七成。圖為2021年5月15日航天科研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慶祝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成功。
◆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上留下了屬於中國的印記。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的獲得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總體設計團隊,主要負責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及探月工程為代表的深空探測任務。目前,團隊成員105人,35歲以下青年佔比69.5%。

這支以青年為主體的科研團隊承擔了包括系統總體以及熱控、結構機構、測控數傳等十個分系統總體設計和抓總研製工作。歷經4年立項研製、110天發射場工作、近300天在軌飛行,突破了火星制動捕獲、地外行星進入/下降/着陸、長期自主管理控制、行星際飛行及測控通信、火星車長期生存和移動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作出突出貢獻,實現了中國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記,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獨立掌握火星着陸巡視探測技術的國家。

祝融「化蝶」靈感來自年輕設計師

2021年6月,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曾在香港大學作《「天問一號」的探「火」之路》的主題報告。「可以說,我們的天問一號、航天事業,為年輕人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和平台,年輕人可以去展示才華、實現夢想」,孫澤洲說,青年人已經成為推動航天事業發展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航天事業的迅猛發展也為青年提供了自我成長的舞台和機會。

孫澤洲還透露,祝融號火星車外形像蝴蝶,這隻「蝴蝶」就是由一名年輕工程師提出的。在設計初期,團隊做了很多種方案,用三個月左右進行比較認證,經過不斷地自我否定後,一個年輕設計師提出祝融號的四片太陽翼方案。實踐證實這個方案非常有效,是工程實用和審美兩個維度的一次完美平衡。對於天問一號團隊,孫澤洲更不吝讚揚,「我們這個團隊年輕、有朝氣,他們熱愛航天,也熱愛美、追求美,他們在為航天事業奮鬥的同時也在快樂着、成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