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公布,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2%。圖為工人在泉州一工廠作業。 中新社
內地官方PMI與財新PMI雙雙回升

「淡季不淡」。得益於製造業需求回暖,內地官方和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齊齊回升,並都勝市場預期。專家表示,製造業內外需求同比改善,經濟保持穩定運行,但小企業經營繼續承壓,大宗商品和運輸價格反彈推升通脹,新冠疫情多點爆發衝擊服務業,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穩增長政策有待進一步加碼。 ◆香港文匯報記者海巖 北京報道

國家統計局和物流與採購聯合會(CFLP)昨聯合公布,宏觀經濟先行指標——2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小幅升至50.2,優於市場調查預估中值49.9;上月為50.1。2月非製造業擴張速度有所加快,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升至51.6,上升0.5個百分點,服務業延續恢復態勢,但受疫情影響,景氣水平較往年偏低。製造業和服務業兩大行業PMI小幅回升,帶動2月綜合PMI產出指數升至51.2,高於1月0.2個百分點,顯示中國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景氣水平穩中有升。

另外,財新 / Markit亦聯合公布,反映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的2月經季節性調整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破榮枯線至50.4,優於市場調查預估中值49.3,並創4個月高位。其中,新訂單指數環比上升3個點至51.5,創八個月高點;產出指數亦同步升至擴張區間。

需求不足企業超39%

「經濟全面恢復態勢進一步明確。考慮到春節假期因素對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綜合研判,經濟回升態勢比較強勁,這主要得益於穩增長相關政策的加快落實。」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稱。不過張立群也指出,反映需求不足的企業佔比仍在39%以上,中小企業新訂單指數仍在榮枯線以下,表明需求不足矛盾仍比較突出;應該繼續落實好擴大內需的各項政策,充分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

原料價升 困擾企業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也解讀稱,雖然製造業景氣水平有所回升,但反映原材料成本高、勞動力成本高、資金緊張問題的企業比重分別為60.2%、36.3%和32.0%,均比上月有所增加,「當前仍需推進助企紓困等政策落實,為製造業穩定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指出,2022年開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了一些向好的跡象:製造業內外需同步改善,建築業生產經營狀況明顯恢復,企業信心增強,但仍有一些潛在風險值得關注。「製造業企業生產擴張動能持續減弱,小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仍在惡化,小企業PMI在榮枯線下連續三個月下降,小型企業與大、中型企業的差距進一步擴大,更具針對性的結構性政策需盡快推出。」

鍾正生還說,上游原材料價格有所反彈,以及海外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或將加重輸入型通脹壓力,保供穩價政策仍需加碼。

服務業仍受疫情影響

今年以來,煤炭等基礎能源價格呈現上升趨勢,加上當前俄烏衝突加劇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波動,企業原材料成本較快上升,帶動產業鏈中下游價格全線上漲。另外,服務業仍受到新冠疫情多點爆發的影響,鍾正生指,在海外防疫政策不斷放鬆的背景下,如何去更好平衡穩增長和疫情防控,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