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十二號太空人借助機械臂進行艙外活動。 作者供圖
● 「飛天」太空衣重約130公斤。 作者供圖

由於太空環境極為惡劣,從太空站或飛船出艙的太空人,必須穿上太空衣,靠它的物料和生命保障系統來隔熱防冷、隔絕輻射、加壓和供氧等。太空衣裏還設有通訊設備及各種傳感器,由於研發難度極高,目前只有俄羅斯、美國和中國能生產。

中國製造的太空衣命名為「飛天」,造價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折合逾3,600萬港元),能重複使用5次以上。首位穿上「飛天」出艙的是「神舟七號」太空人翟志剛,它有哪些「黑科技」值得關注?

首先,「飛天」是人形半硬式密封結構,由頭盔、服裝、手套和靴子組成,背上還有一個1.3米、藏着全套生命保障系統,包括供氧、加壓設備的「大背囊」;全高約兩米,重約130公斤,整體是純白色,左臂上有國旗,右臂則有「飛天」兩字的臂章。

用料從內到外共有6層,包括防靜電棉布織成的舒適層、橡膠質地的備份氣密層、複合結構的主氣密層、聚酯纖維的限制層,以及用特殊航天材料製造的隔熱層和外防護層。為了讓太空人保持靈活度,「飛天」一些關節位置使用了氣密軸承和仿生結構。

「飛天」頭盔的視野比美俄的產品更大,面窗亦有4層之多,其中兩層中間充有高純氮氣用來防霧,其外面一層是防護鏡,最外層是活動的鍍金濾光鏡,太空人迎着陽光工作時可以把它拉下,避免光線直接照到眼睛。

而「飛天」的手套外層為纖維織物,並有兩層特殊隔熱橡膠製造的氣密層,能耐受100度高溫,不過它的指尖部分只有一層氣密層,讓太空人得以保持觸覺。「控制台」設在前胸位置,用以操作各種設備,是其「大腦」所在。

隨着國家航天技術和物料發展,「神舟十二號」太空人出艙穿的「飛天」太空衣,比「神舟七號」翟志剛所穿的已有不少調節和改進。新一代「飛天」的「續航力」達到七八小時,比上一代的4小時多了一倍,追上了美國水平。

作者:郭立新

簡介:以獨特視角展現當代中國的發展趨勢和人情事物,帶領讀者全新感受當代中國。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隔星期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