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通過一項無約束力議案,建議政府設立專責組織,加快規劃及發展新界北。善用曾是邊境地區的新界北土地,打造港深口岸經濟帶,應該是解決本港土地房屋問題、以新經濟增長極提升競爭力的重大規劃布局,政府必須改變本港規劃開發程序冗長、進展緩慢的積弊,以應有的責任感、緊迫感和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加強與深圳協調合作,共同開發新的港深邊境合作區,為本港經濟社會升級轉型注入穩定而強勁的動力。

與本港一河之隔的深圳,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從小小的漁村,華麗轉身成為創新之都、科技之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造了全球經濟史的奇跡。2019年深圳GDP首次超越本港,這個曾經以本港為師的徒弟,正在後來居上。回顧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深圳的發展成就與口岸規劃密不可分。1990年代羅湖口岸及周邊鐵路交通的發展,率先驅動羅湖區的日漸興旺;其後福田/落馬洲口岸及皇崗口岸亦帶動福田一帶興起,變身成為深圳新商業核心區;深圳灣口岸2007年啟用,南山區更成為深圳高新科技產業迅速發展的典範。

如今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兩大國家重大規劃指引下,深圳意氣風發、大展鴻圖,正透過只爭朝夕的規劃與建設行動,打造新「口岸經濟帶」。羅湖口岸將升級為「超級口岸」,成為現代商業及醫療中心;文錦渡口岸則計劃發展港深商貿合作及電子競技產業;鹽田則將建設集跨境旅遊和商貿於一體的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一地兩檢的新皇崗口岸則依託河套,發展成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新「口岸經濟帶」勢必吸引更多國內外人才、投資,推動深圳發展再上新台階。香港若行動遲緩,與深圳的發展差距無可避免越拉越大。

事實上,新界北臨近港深邊境的可供開發土地潛力巨大,可滿足數以十萬計港人住屋所需,更是港深合作、推動產業創新轉型的黃金地段。加快這個區域的規劃發展,將是港深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良機。構思美好,現實卻是另一番景象。本港土地開發從形成概念開始,再經研究、諮詢、規劃、建設等多個程序,需時往往長達10年以上。新界北發展長期停留在研究階段,早前政府計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作新界北發展前期研究,發展局就表示,目標在2025年展開新界北發展建造工程,首批居民可在2032年入伙,意味着新界北新市鎮最快要11年才能建成。配合新界東北發展的港鐵北環線,從發展規劃至今足足30年,卻仍未知具體完成時間。

過往本港受到泛政治化阻撓,有利經濟民生的政策措施,尤其是涉及兩地的項目,屢屢遭到為反而反的狙擊,蹉跎歲月、錯失時機。落實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本港迎來由亂及治的積極轉變;通過了公職人員宣誓修訂條例,反中亂港的攬炒政棍不能再混入立法會、區議會,大大降低政府的施政阻力。立法會昨日通過加快規劃及發展新界北的議案,雖然無約束力,但反映了主流民意的殷切期望,既為政府加快發展新界北提供民意支持,也對政府提升施政效率提出要求。

開發新界北、發展口岸邊境經濟,前景亮麗,機不可失,政府要看到把握機遇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對新界北邊境地區項目的規劃建設思維也要與時俱進,既要重視科學合理規劃,更要檢視修訂相關規條,刪減架床疊屋的程序,縮短立項、研究、諮詢、審批的環節,力爭把相關程序控制在兩至三年時間,為加快建設拆牆鬆綁;在邊境開發、產業部署規劃方面,應與深圳有商有量、互諒互讓,實現同步發展,以港深一體化助推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分享更多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