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上世紀九十年代至千禧年期間,吳孟達和周星馳在電影中的「無厘頭」組合成功俘虜了不少普羅觀眾的心。究其原因,升斗市民在現實中面對着各種不同的生活壓力,看一齣「無厘頭」式的電影確有助舒緩長期備受壓抑的情緒。這類電影最大的特色是情節簡單,觀眾根本毋用多想;還有平時須嚴格遵從的規矩和態度這裏全找不到,找到的滿是那些「講唔埋欄」、「大纜扯唔埋」的事物和現象,無形中提供予觀眾瞬間抽離的空間——以代入角色的身份,去說一些平時想說而不敢說的不正經話,去做一些平時想做而不敢做的荒唐事。

對於「大纜扯唔埋」這句話的由來,筆者在網上找到以下一個說法(經修飾):

小船要埋岸(碼頭),船家會把一條大纜拋上岸,岸上的水手接過纜後會把小船拉靠岸。如風浪太大,任憑水手用多大力氣去拉大纜,也沒法把小船拉過來。「拉」可作「扯」,粵語的「埋」有過來的意思,於是便有「大纜扯唔埋」的講法,後引申為搭不上。

然而,據筆者觀察所得,操作應是這樣的:

當小船離岸(碼頭)6至8米左右時,船家會把「纜繩/纜索」(說「大纜」應是誇張了點)拋上岸,岸上接着「纜繩/纜索」的人會把它繫/套在「纜樁」上以防小船漂流移動,此時船家只需把船向前慢駛以及借助「纜繩」對船所用的拉力便可把船泊好。

如此看來,整個操作沒有「扯大纜」的必要,也印證了以上說法的不確性。筆者有曾想過,原句會否由「大艦扯唔埋」(「艦」與「纜」音同)演變過來,可這也掉進了相同的陷阱中。可能有人發覺「扯」的行為用在詮釋上有欠妥善,近年有廣州和香港出版的「粵語字典」就只收錄了「大纜絞唔埋」這個經修訂的詞條;當中雖沒交代「以絞代扯」的因由,可現在已廣為人接受和採用;如為不確,見笑於人。筆者覺得有此想法可能是,「大纜」是由好幾條幼繩「絞」在一起而成的,「絞唔埋」就有扯不上任何關係的意思。由於「絞」與「搞/攪」音同,坊間又多了「大纜搞唔埋」和「大纜攪唔埋」這兩個版本。這個新說法看似有點道理,但當大家想深一層也會發覺豈會有「大纜絞唔埋」之理。本着粵語「打謎式」的構建手法,筆者幾可認定原句正是本句,析述如下:

「扯」有「談」、「講」的意思,廣東人會用「傾」表示「談」、「講」,所以「扯唔埋」便可說成「傾唔埋」、「講唔埋」,即有「談不下去」(談不攏)的意思。說到「扯」,有人或會「扯」(聯想)到「扯大纜」(拔河)去。據此,筆者覺得可能有人靈機一觸把「扯大纜」和「扯唔埋」牽扯在一起而成了「大纜扯唔埋/大纜都扯唔埋」的講法。當處於「傾唔埋/講唔埋」的狀態時,兩方應存有分歧,所以「大纜扯唔埋」便是指兩方存有很大的分歧,有與期望有很大落差或兩種事物或現象互不相干的意味。

廣東人叫批發市場做「欄」(讀laan1/欄4-1),如「果欄」、「雞鴨欄」。有位內地粵語專家便沿着具此意思的「欄」字,於其主持的電視特輯中對「講唔埋欄」作如下的詮釋(經整理):

「欄」是一種商品市場,「埋欄」指哪種商品「埋」(歸入)哪種欄,所以豬埋「豬欄」、雞埋「雞欄」。「講唔埋欄」可比喻有人說東、有人說西,就像「雞同鴨講」,這邊嘰嘰嘰、那邊嘎嘎嘎,怎麼說得明白。

首先,「豬欄」是養豬的地方。其次,「雞同鴨講」應指雙方的「語言」差異而導致在溝通上出現了問題,而非「言語」又或各自各說;「講唔埋欄」多指雙方在意見或思維上出現莫大分歧,也引申兩種事物或現象基於性質不同而不可混為一談。以此個案為例,我們可以說:

真正的「豬欄」與該粵語專家口中的「豬欄」,兩者可謂「講唔埋欄」;又如有人仍堅持以上的錯誤觀點,這人不就是與筆者「講唔埋欄」嗎?

筆者認為「大纜扯唔埋」可簡說成「扯唔埋纜」,又可轉化成「講唔埋纜」;「纜」通過音變成「欄」,便有「講唔埋欄」這個講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