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新任香港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講座教授Ferenc Krausz於今日(7日)在港大百周年校園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舉行首場講座,吸引逾800位來自學術界、政府部門及專業領域人士參與,包括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以及港大校長張翔等。講座以「邁向可負擔的預防醫療:基礎科學應對重大挑戰」為題,闡述阿秒物理學對醫學診斷與公共衛生領域的深遠影響。
陸雅楠
香港城市大學在早前2025/26研究資助局頒獎典禮中,有19名學者獲得嘉許,數量為香港院校之首。其中,法律學院教授夏竹立和工學院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及能源及環境學院教授葉軒立獲頒「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而理學院化學系教授朱宗龍及計算學院電腦科學系教授王詩淇則獲頒「研資局研究學者」。他們可獲得為期60個月、分別為約港幣820萬元及約港幣550萬元的研究資助。
陸雅楠
香港理工大學昨日與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政府就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學紹興技術創新研究院舉行投運啟動儀式暨InnoHub紹興創業中心授牌。校方強調,研究院不僅是科研平台,也是理大深度融入長三角創新生態圈和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成為港紹合作的典範;未來研究院將以「開放、協同、高效」為發展理念,集聚境內外創新資源,面向柯橋產業實際需求,為紹興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劉美顏
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胚胎中的神經脊細胞對臉部、顱骨及部分神經系統的形成至關重要,在早期發育過程中尤其容易受到遺傳基因干擾,成為導致顱顏畸形的高危因素,此研究有助解釋基因調控過程出錯如何導致先天性缺陷,並有望推動更先進的產前基因檢測技術發展,促進基因編輯工具的臨床應用,以在胎兒尚未出生前修復潛在的有害基因突變,以預防唇顎裂、面部或顱骨發育不全等先天性缺陷。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綜合科學期刊《自然—通訊》。
劉美顏
為進一步推廣智慧及綠色校園,香港恒生大學與營運商合作,完成校園內M餐廳的升級工程,引入多項智能設備,包括餐具回收傳送機、自動高溫洗碗系統、智能導航送餐機械人及導航清潔機械人等,致力為學生及教職員提供更安全、衛生、便利的餐飲體驗。
其中餐具回收傳送機將使用過的餐具直接輸送至清洗區,經自動高溫洗碗系統徹底清洗及烘乾,去除污垢與細菌,優化工作流程和人手調配。此外,恒大新增設智能導航送餐機械人及導航清潔機械人,有助提升服務效率及確保服務質素,而廚餘機可以減少送往堆填區的廢物量,履行環境、社會和管治(ESG)責任。
此外,恒大致力營造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推動社會共融。大學最近增設清真食品及飲品自助販賣機,M餐廳營運商亦正申請清真認證,以照顧學生及教職員的不同飲食需求。
陸雅楠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今日(6日)於校園百萬大道舉行第九十五屆大會,頒授博士、碩士及學士學位,由大學校董會主席查逸超主禮。這亦是校長盧煜明上任後首個畢業禮。典禮於上午10時開始。會場設於百萬大道,畢業生座位幾乎排滿全段。盧煜明以自己在科研路上的深刻體會,分享只有放下固有概念,以嶄新角度去審視世界,勇於把創新構想化為現實,才能找到真正的突破。勉勵畢業生勇於「試錯」。另有本科生代表以輕鬆語句分享校園回憶。
陸雅楠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憑藉「電腦化評估項目」及「全面雲端遷移」項目,近日榮獲國際考試業協會亞洲分會2025年度大獎的卓越數字化變革獎,肯定考評局在推動亞洲評核模式變革中的先驅角色。
劉美顏
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於本星期日(9日)正式開幕。為積極響應這項國家級體育盛事,香港都會大學成員於不同崗位上全力支持,包括擔任義工大使、教練、代表隊成員及學生義工等,齊為香港健兒打氣。
姜嘉軒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長、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關美寶,獲選為世界科學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院士 ,以表彰她在推動發展中國家科學進步方面的卓越貢獻,是今年新當選的院士中唯一來自香港的學者。她對獲選表示榮幸,並指這是對她在推動中國科學研究發展所作貢獻的認可,更感謝所有合作夥伴、研究團隊成員以及中大一直以來的鼎力支持,期待未來能在地理信息科學、環境健康、交通與城市問題,以及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方面,作出更多貢獻。
陸雅楠
為幫助中學生探索職業方向、發揮個人潛能,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與本土電商物流公司e+Solutions(ePlus)合作,推動企校協作計劃,讓高中生走出課堂,親身體驗智能物流倉庫的實際運作,幫助學生擴闊視野,將所學與產業應用緊密連結,為未來生涯規劃注入新靈感。
其中最令學生驚嘆的是能自動運送整座貨架的機械人,智能化流程徹底改變了他們對物流業「依賴體力勞動」的刻板印象。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校長梁卓勳表示學生從商品入庫開始,觀察到機器掃描、數據記錄、分析分類等完整流程。其中能夠量測貨品尺寸與重量的掃描設備,尤其讓學生感受到科技應用的先進性:「學生親眼見證智能科技如何應用於倉儲管理,不僅提升貨物存取效率,更大幅節省人力、時間與空間資源。相信能激發了他們對AI與自動化系統的濃厚興趣,也理解到數據分析在現代物流中的關鍵角色。」
陸雅楠
為配合全球數位轉型趨勢,職業訓練局所有高級文憑課程的資訊科技必修單元,已於今年9月起加強AI相關內容,並推出24小時AI學習輔助平台「Virtual Tutor」,致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未來就業競爭力與創新能力。
姜嘉軒
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日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繼早前《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為榮登亞洲榜首後,香港在最新公布的QS亞洲大學排名2026中再創佳績,勇奪亞洲第一!並有有5所大學躋身亞洲十大,在各項指標中,本港大學在「學術聲譽」、「僱主聲譽」、「國際教員比例」等表現優異,達到世界頂尖水平。充分體現香港高等教育的雄厚實力,也彰顯政府相關措施的成效。
蔡若蓮表示香港教育體系在多項國際排名屢創佳績,足見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的吸引力。同時反映政府積極透過教資會支持院校不斷革新優化,發揮一流大學優勢,並配合院校擴容提質,推行一系列政策招攬全球優秀人才的成效。
陸雅楠
為響應粵港澳三地聯合主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香港珠海學院今日於校內體育館舉行「香港珠海學院迎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啟動禮」,積極動員學界參與體育盛事。活動雲集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加拿大神召會嘉智中學及路德會協同中學近300名師生,與珠海學院師生一同出席,展現教育界對本地及國家體育發展的堅定支持。
任智鵬
香港浸會大學將於11月17日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三位傑出人士。傑出工業家陳鎮仁獲頒榮譽工商管理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初及諾貝爾獎得主Michael Houghton同獲榮譽理學博士,以表揚他們出眾的專業成就及對社會的卓越貢獻。
陳鎮仁為知名工業家,曾帶領家族企業大興紡織成功轉型。他歷任職業訓練局主席、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等要職,並獲港府委任主持多個重要委員會。2019至2024年擔任浸大校董會主席期間,推動籌建「賽馬會創意校園」,並促成浸大獲選營運香港首所中醫醫院,致力深化「一校兩園」協作關係。
賀福初是蛋白質組學領域開創者,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領導的「國際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成功鑑定大量肝臟疾病潛在藥物靶點,發現數百個新基因及蛋白質。其團隊鑑定出多個與中國人常見惡性腫瘤相關的易感基因,曾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多項殊榮。
Michael Houghton因1989年成功鑑定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克隆,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項突破推動全球實施HCV血液篩查,幾乎消除經輸血感染風險。其團隊正進行HCV疫苗人體試驗。
陸雅楠
顯示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