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10號贊善里畫廊群展「WHISPER」 以個性作品 編織靜謐空間

2025-11-10 04:01:57 副刊
●10號贊善里畫廊正呈現群展「WHISPER」。
●鄭相和《無題 89-10-5》1989
●何藩《旋律》1952
●楊子榮《天真與感性繪畫IV》2006
●Eilly帶來突破二維效果的油畫《太陽以西1》。
●潘劍《A-20190142》2019
●畫廊經理Ellen很受王克平的雕塑作品觸動。
●Lewis本次特別創作了油畫作品《滿月》。

10號贊善里畫廊正呈現群展「WHISPER」(呢喃),展出10名海內外藝術家的作品,包括黃銳、王克平、潘劍、Laurent Martin "Lo"、楊子榮、Christine Nguyen、李鎧而(Eilly)、李錦青(Lewis)、何藩、鄭相和的創作,展期直至11月15日。各位藝術家的作品在畫廊空間中互相對話,如同一場靜謐且具沉澱感的視覺聚會。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雨竹

畫廊經理莊園(Ellen)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WHISPER」展覽包含六件法國藝術家Laurent以自己常用的材料——竹打造的作品。這批作品是早前為首爾藝術博覽會(Frieze Seoul)準備的。「但藝博會基本都是白牆,我們沒有花費用將牆刷成灰色,所以作品顯得比較單薄。Laurent的作品對燈光等條件的要求也很高,所以無法在藝博會呈現最好的效果。」因此在本次展覽的布置環節,Ellen為Laurent的懸吊式作品找到了理想的角落及背景色,讓作品盡情發揮其意境。

Laurent生於1955年,Ellen為這位藝術家仍堅持親自打造作品而感動。

王克平以女性為主題的整木雕塑也令Ellen很有感觸。藝術家保留了榆木本身的花紋,作品的顏色則由火燒製而成。「他對作品的要求就是結實……他今年76歲,還一個人鑿木頭、燒木頭。」這種精神很打動Ellen。在她看來,這些雕塑豐滿、立體、優美、自由,喚起了她對同性的惺惺相惜。

追隨內心的太陽

本地青年藝術家Eilly帶來突破二維效果的油畫《太陽以西1》,畫作後裝有一個燈光裝置;藝術家希望這種設計能為觀眾提供遐想的空間,這也是她的一個新嘗試。

Eilly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太陽以西1》是她創作的兩幅畫作的其中一幅,靈感源於她在美國學習交流時常看到的景象——溫煦的陽光透過窗簾灑入屋中。此景令她感到平靜,亦令她體會到一種神聖感。

畫作主題來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小說《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位西伯利亞農夫在沙漠中突然想追隨太陽所在的方向,便拋棄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去追隨太陽。這也令Eilly開始思考:人們所追隨的「太陽」究竟是什麼?而畫作中的太陽也象徵了不同人所追隨的「永恒」。

Eilly生於2002年,本科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曾前往美國學習並交流藝術史。2024年,她前往英國修讀博物館研究並取得碩士學位。油畫是她的主要創作媒介,而攝影對其影響很大,因為她在外地旅行或學習時,有時無法在很大的畫布上創作,而攝影可以幫助她記錄影像。如此,她便可以將相機中的風景與自己的想像一同呈現於油畫、藍曬(一種具特點的影像複印技術)等作品中。

在旅途中與自己和解

另一位本地青年藝術家Lewis本次特別創作了油畫作品《滿月》。他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早些時候,他曾前往泰國清邁旅居三個月。「我在上水成長,那邊也有很多山脈和鄉村的河流,所以我在去到清邁後,就好像看到了自己成長的地方,(在這基礎上)還多了一些異域文化。比如他們的文字、語言跟我們想像的不同,可是那個環境又那麼相似,所以我就想把這種鏡像的感覺畫出來。」

清邁建有許多佛堂,Lewis將這些宗教元素融入自然風光。他表示,自己雖無宗教背景,但當他看到清邁古城山上的佛塔時,仍會感到平和。他點明,雖然當地的物質不算發達,但他能通過與人們的溝通感受到別樣的人情味。他也坦言,自己曾對東南亞國家有一些刻板印象,「但去那邊旅居後,我對當地的改觀很大。」

此外,清邁的夜晚很靜謐,「因為沒什麼高樓,所以天空比較廣闊。在香港很難看到完整的天空。」在Lewis看來,很多時候,人們去旅居的目的都是同自己和解,他這次旅居也是為了療癒自我。「我從小到大對自己的身份認同也有點困惑。雖然我在香港出生,但父母過去在深圳有生意,所以我們全家都搬回去住。那時我還在香港讀書。」這種頻繁往返的生活經歷,在那些沒有很多人跨境上學的年月,給Lewis造成了很大困擾,因為同學們會以歧視的態度取笑他。「這部分記憶影響了我的性格。」因此此次旅居也是Lewis直面內心的機會。

畫框上方還有一個姿態較為慵懶的佛像雕塑。在Lewis看來,這一雕塑沒有非常嚴肅,也有一種平和感,「我覺得和我的畫風有點相似。」他說。

Lewis同樣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在踏入藝術行業之初,他創作過很多與香港有關的作品,但沒有掀起什麼波瀾。後來,他轉為以旅途中的人文與景物為創作對象,開始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做藝術家也不想孤芳自賞,所以我現在就嘗試找到平衡。」

接下來,他計劃去巴厘島旅居,探索當地的火山等景觀。他也很期待之後的作品。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