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有片)這個晚上在中大 許冠文與醫學院長訴說與死亡的相遇

2025-09-29 22:14:31 教育
中大醫學院「從上天堂到破地獄:醫生與笑匠談生死」對談會,笑匠許冠文與院長趙偉仁、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談生死。(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興偉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盈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今天晚上舉辦一場名為「從上天堂到破地獄:醫生與笑匠談生死」的對談會。活動邀請了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編劇及演員許冠文與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就「生死」對談,中大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擔任主持。他們就各自截然不同的成長經歷,訴說各自與死亡最接近的相遇,從定義死亡、接觸死亡、看待死亡到最後如何為死亡做準備進行一層層的探討。

對談會前三人接受媒體訪問,分享更多有關生死的思考。趙偉仁指,「生與死」是醫學與教育中的關鍵課題,醫護人員在臨床工作中要經常面對,但年輕世代較少有直接經驗,單靠課本難以掌握如何與病人及家屬溝通。他表示,醫學院設有生命教育中心逾十年,除理論與平台建設外,亦着重經驗分享與臨床觀摩;未來將引入更多跨單位、跨角色的參與,從病人與家屬視角出發,使教育更立體。「醫療技術日新月異,但死亡是永恒課題。如何協助病人與家屬面對死亡,仍需醫護主動引導。」他說。

莫樹錦表示,醫生對生死的看法會深刻影響病人的態度與感受。「若能以健康、正面的態度看待生命,便能以較樂觀的方式支持病人面對疾病與死亡。」

在教學實務上,莫樹錦直言,讓經驗不足的學生直接與家屬談論死亡並不非容易,亦可能造成不必要衝擊,現行醫科教學聚焦於「如何向病人傳達壞消息」與病情溝通技巧,由臨床醫生與導師帶領討論與示範,以身教取代學生直接承擔沉重對話。趙偉仁補充,臨床教育除知識傳授,更重視現場示範與跟診觀摩,協助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

兩人均強調同理心的重要性。趙偉仁說,多數學生未曾親歷重病或面對死亡,需透過真實案例與經驗分享來理解處境與情緒,而非只學理論;在網路資訊充沛的年代,面對面溝通與同理實踐更顯關鍵。莫樹錦則表示,溝通技巧可教,但同理心部分來自個人經歷與觀察。他回憶醫學生時期在加拿大照護末期癌症病人時,導師一句「一位不開心的醫生,無法讓病人感到開心」深刻影響其行醫四十年,促使他以開朗與樂觀支持病人。他期盼醫師以自身行為與經驗,成為學生的示範。

許冠文則表示,自己曾經覺得生死撲朔迷離,自從拍攝完《破地獄》後,他認為生命只是宇宙中的過客,「短暫的人生之旅,沿途的風景最要緊。你睜大眼睛,欣賞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天的沿途風景,包括真實的景致與你心愛的人,連同那些不那麼好的,也一併包容。只要珍惜當下、快樂度日,這就是意義,何必想那麼多!」

對於一些有意結束自己生命的人,許冠文笑言,如果有機會,他希望對方可以在做決定前,打電話給自己,「結束生命是一件很笨的事情,給5分鐘我試試說服他們」,他直言,人生無論好不好都是沿途風景,應當享受當下,接受當下,「何須這麼快結束生命呢?」

中大醫學院「從上天堂到破地獄:醫生與笑匠談生死」對談會,笑匠許冠文與院長趙偉仁、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談生死。(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興偉攝)

相關新聞:
外公拔喉陷兩難 母親一舉動啟發許冠文
醫生與笑匠談生論死點化學生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