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千尋、洪澤楷)香港受極端酷熱天氣影響,高溫天氣持續,而今年第16號熱帶氣旋「塔巴」逼近,其外圍下沉氣流續帶來酷熱天氣,昨日多區最高氣溫均超過攝氏34度,上水更錄得37.6攝氏度。天文台於昨日上午7時發出黃色工作暑熱警告,持續11個小時至傍晚6時才取消。據特區政府勞工處《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僱主在高溫下應採取相應措施減低僱員中暑風險,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在多處建築工地直擊,受訪工人均表示工地有嚴格遵循指引,保障休息時間並提供防暑設施。有建築業界人士表示,指引實施兩年多以來,工地管理層與工人對中暑風險評估有明確依據,工作環境改善,讚揚特區政府關顧工人權益,施政有成效,但他相信仍有地盤未依循指引,建議政府將指引立法並增強執行力度,進一步保障工人健康。

●烈日下市民大汗淋漓。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香港天文台上周一(1日)開始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持續至昨晚7時才取消。截至上周四(4日)的平均最高氣溫為34.4度,較上月平均的31.7度為高。香港昨日受熱帶氣旋下沉氣流影響,天氣異常酷熱,九龍多區氣溫也超過34度,新界的元朗、流浮山、打鼓嶺及濕地公園則達36度或以上,上水最高氣溫更達37.6度。

●市民購冷飲,即買即喝。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在酷熱天氣下,建造業等戶外工作人員容易出現中暑危險。自2023年5月勞工處實施工作暑熱警告以來,不斷完善《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細則,明確要求僱主評估員工工作時的熱壓力風險,採取相應防控措施,包括重新編排工作時段、設置遮陰設施、提供通風與散熱設備,以及提醒員工及時補充水分和休息。

警告分為黃色、紅色和黑色三級,協助僱主與員工更清晰地了解戶外或無空調室內環境的熱壓力水平。在昨日的黃色警告下,戶外中等勞動的工人,每小時工作45分鐘便可休息15分鐘,重勞動則工作30分鐘便休息30分鐘,若屬極度勞動,則工作15分鐘便要休息45分鐘。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在華富邨附近多處工地所見,不少建築工人正進行挖掘、搬運、安裝及加固水馬等工程,有工人穿上長袖防曬衣物及遮陽帽,亦有部分赤膊工作以降溫。同時,不少工人在工地設置的遮陰處休息,並使用風扇、飲水機等設施消暑。受訪工人均表示,所在工地有嚴格遵循預防中暑的工作指引,提供防暑設施及有休息時間。

●馮先生(左)指管理方有提供免費汽水幫助消暑。香港文匯報記者唐文 攝

工友:有風扇遮陰帳 免費冷飲

在地盤工作的馮先生表示,他在該地盤工作近半年,管理方嚴格按照指引執行工作與休息安排,「我們一個小時工作45分鐘,休息15分鐘,大家都會遵守。地盤有大瓶裝水,工人可以隨時取用,還有免費汽水幫助消暑。」他補充,工地還提供多台風扇,並設有遮陰帳篷,保障工人休息時的舒適。

●女工友滿意工作環境。香港文匯報記者唐文 攝

另一從事雜工工作的馮女士表示,她在該工地工作已超過三年,「我們這種雜工要到不同地方工作,休息時間就自己掌握,覺得熱的時候就休息、喝水。」

女雜工:防暑防蚊措施足夠

她說,公司會派員定時巡查並提醒工人多飲水及適當休息,若工人未有主動休息,人員亦會主動提醒,「我感覺這幾年來,相關措施真的有進步,尤其是防蚊方面,現在有人員定期來工地噴蚊油,場內也有蚊紗等設施,可以減少蚊叮蟲咬。」她亦認為現時工地所做的防暑防蚊措施已足夠好。

新丁:提示清晰 極端情況會停工

●阿琪指工友間會互相照應。香港文匯報記者唐文 攝

新入職三個月的阿琪指出,僱主提供相應安排,工人之間亦會互相照應,「黃色暑熱警告時,通常會休息得更頻繁,我們會自行調整工作與休息節奏,覺得太熱就去喝水休息。工友亦會輪流工作。」

●地盤上的鋼筋發燙,工人補水消暑。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他補充,每天早上工地會舉行晨會,除安排當天工作外,也會提醒大家注意防暑。另外,天文台一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工地會即時停工,保障所有人員安全。

阿琪憶述,今夏有幾位工人中暑,「不過當中有些是本身身體不適,並非完全因天熱導致,公司的醫療保障也很妥當。」至於防蚊措施,他表示工地內蚊蟲數量極少,「5米範圍內都好少見」,工人自身亦會留意防蚊,「不用等工地提供,我們自身也怕被蚊子咬。」

勞工處發言人昨日表示,發出工作暑熱警告時,僱主須參照指引,根據工作強度及其他熱壓力風險因素,合理安排休息時間。員工若出現頭痛、頭暈、口渴或噁心等熱疾病症狀,應立即到陰涼處休息並飲水,同時通知僱主或管理層採取相應措施。

工會倡指引立法增執行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香港建築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為工頭與工人提供明確的參考標準,有效提升中暑預防意識。業界更在此基礎上推出簡化的《在酷熱天氣下工作的工地安全指引》,明確規定不同警告級別下的休息時間、飲用水供應及遮陽設施要求。職業安全健康局及建築業工會亦投入資源,為工地提供透氣工作服、冰袋等防暑物資。

●工人身穿長袖衣物,做好防曬。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不過,他坦言指引僅屬參考性質,部分工地或未能嚴格執行,故建議政府將指引立法,確保工人權益,「工人因疲累或不適需要休息時,可以得到工頭的理解,但若沒有法律保障,工人會因為擔心影響工程進度或他人意見,往往不敢提出休息要求。」

建議工地現場設溫度監測點

周思傑建議特區政府優化指引的執行,如在工地設立溫度監測點,由安全主任或現場管理人員實時監控暑熱情況並發出警告,「有些工人反映,警告未發出時,工地樓面溫度已超過攝氏40度。不同工地環境差異大,通風良好的地方與狹窄悶熱區域情況迥異,設專門監測點將更切合實際。」

香港建築業總工會員工譚鑑洪亦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有關指引推出後,其分級制度讓工人與工頭更清楚風險等級,能及時採取休息措施,保障工人的健康,而清晰的指引有助於提升工地安全意識,減少中暑事故。

專家:酷熱打風或助長蚊患 社區須及時清積水

●香港昨天天氣異常酷熱,多區氣溫超過34度。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洪澤楷)自踏入夏季後蚊患增加,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衞生署上月發現在64個監察地區的分區中,有31個分區的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均屬超過5%的黃色級別,即白紋伊蚊分布頗為廣泛,其中6個分區更超過10%,以馬灣的14%為最高,增加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的風險。有專家指出,在高溫天氣持續,以及熱帶氣旋逼近帶來雨水下,會在短時間內滋生更多蚊子,市民在風暴過後須及時清理居家及社區中的積水並使用蚊香、防蚊液等防蚊產品。

●一對母女面露「吃不消」表情。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截至昨日下午5時,特區政府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未有錄得新增感染基孔肯雅熱個案,維持13宗基孔肯雅熱確診的輸入個案。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高溫結合降雨易導致積水,促進蚊子滋生,形成蚊患。他強調,颱風過後的積水清理尤為重要,市民應檢查居家及社區環境,清除積水並使用防蚊產品。

對近期多個國家爆發基孔肯雅熱,他表示由於內地佛山一帶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而香港只要做好雨後的積水處理與防蚊措施,相信有關疾病的傳播將大為降低。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特區政府與建築業界重視工地防蚊工作,普遍採用驅蚊劑、蚊香及滅蚊器等措施,部分工地更每周聘請專業滅蚊公司進行滅蚊處理,力求降低蚊患風險。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