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寶峰
九三閱兵,舉世矚目。中華雄師,威震寰宇。在這場堪稱「驚艷」的儀式上,同時存在着一對看似對立的關鍵詞——「戰力」與「和平」。
中國的最新戰力無疑是令人震撼的。傳統的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裝備升級,戰力提升。全新的軍事航天、網絡空間、信息支援、聯勤保障四支獨立兵種,應因科技前沿,劍指未來戰爭,直令外國網友大呼「本國閱兵相形見絀、不忍直視」。
與此同時,維護和平、罷戈止爭,又是整個閱兵儀式傳遞的另一重訊號。且不論獨立編隊走過天安門的「中國藍盔」,也不說儀式最後放飛天空的萬羽和平鴿,就在中國國家領導人不足千言的重要講話中,「和平」二字就被提及6次之多。
中國人最能深刻理解「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從歷史盛世,眾國來朝,到1840年以降,遭受群攻,受盡欺凌。中國人愛和平、想和平、求和平,但血淋淋的事實讓國人明白:國弱民塗炭,力羸無尊嚴。沒有缺乏戰力的和平籬笆,只有鋼鐵支撐的平等對視。
所以,中國的閱兵,以彰顯戰力為其「表」,以促進和平為其「實」。彰顯戰力,是為了威懾那些虎視狼顧之徒,是為了築牢守護國泰民安的城牆。促進和平,是為了表明立場,肩負起大國擔當,更進一步,也為了告訴世界:中國願意且有能力成為世界和諧共榮的穩定器。
綜而言之,整場九三閱兵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武力以和平為歸旨,和平需武力來拱衛。這就是中國的閱兵盛事,這就是中國人看待「戰力」與「和平」的辯證法。
責任編輯:
孫佳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