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罪成被告何卓為、李嘉濱及張家俊晚上由囚車押離法院。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葛婷)醫院及口岸爆炸案涉2020年1月27日的明愛醫院急症室廁所爆炸案、同年2月2日羅湖港鐵站月台爆炸案,Telegram頻道「九十二籤」事後承認責任。控方亦指控各被告擬將襲擊行動升級,進一步策劃於同年3月8日在將軍澳尚德邨停車場外,趁公眾聚集時引爆一個「墓碑」形炸彈,作無差別襲擊,若非警方及時瓦解團夥,定必造成重大傷亡。

「火箭糖」炸明愛醫院

2020年1月27日凌晨,明愛醫院急症室約有20多人等候診治,附近男廁突然傳出爆炸聲並冒出大量白煙,多名等候診治的病人慌忙疏散。醫院的閉路電視拍攝到李嘉濱在爆炸前曾出入醫院男廁。專家證人指,醫院內有不少坐輪椅或躺在病床的病人,湧出的濃煙會遮蓋逃生標誌,爆炸可導致大量傷死及對財物造成嚴重損害。

庭上證供顯示,何卓為、李嘉濱及張家俊曾進出宏創方兩個單位涉製作「火箭糖」炸彈及遙控引爆裝置;該兩個單位分別由何卓為及李嘉濱租用,被用作製炸彈及儲存噸計炸彈原料。專家證人指,「火箭糖」(Rocket Candy)會產生大量煙霧和高溫火焰,温度可高達攝氏1,000度;而製炸彈期間會產生高溫或火焰,有機會令炸彈原料爆炸,噸計炸彈原料爆炸更有可能危及樓宇結構。

炸彈透過由張家俊製造的遙控引爆裝置引爆;而爆炸後,李嘉濱疑到郊野公園將犯案時的衣著燒毀;團夥則在Telegram公開群組發文,聲稱目的是「迫使所有醫護離開工作崗位」。被捕後,李嘉濱向警方供稱受何卓為威嚇到明愛醫院放炸彈。

明愛醫院爆炸案當日,急症室男廁被炸毀。 資料圖片

「閃粉」炸彈襲羅湖港鐵站

明愛醫院案後,團夥在Telegram公開群組發文預告將針對關口發動襲擊。同年2月2日,一名港鐵清潔工在羅湖站一列列車車廂內,發現一個內藏閃爍紅光的爆炸裝置的環保袋。環保袋被移送到月台,警方疏散人群及設封鎖線,爆炸裝置隨後爆炸並冒出濃煙,濃煙佈滿整個月台,持續超過 6 分鐘亦未散去。及後,團夥在Telegram 公開群組發布一份由李嘉濱草擬的聲明,承認放置炸彈是為「迫使政府封關」。

庭上證供顯示,何卓為及李嘉濱曾在案發前,多次出入宏創方單位,涉在內製作「閃粉」炸彈,何卓為更涉將炸彈由宏創方運送到楓樹街男廁,其後再由不知名人士將炸彈送到羅湖港鐵站。專家證人指,「閃粉」(Flash powder)是一種常見的自製炸藥,其燃燒温度高,破壞性強。而羅湖港鐵站案涉及兩個簡易爆炸裝置(IED),裝置被移送到月台40分鐘後才爆炸,估計原本計劃是要於列車行駛返回市區途中爆炸,若計劃成功,高温的濃煙能令車廂內的乘客窒息,列車更須駛至車站才能停下,乘客將無路可逃。

羅湖站土製炸彈爆炸後,月台散佈白色粉末及電子部件。資料圖片

密謀將軍澳引爆20公斤「墓碑」炸彈

兩宗爆炸案後,團夥透過 Telegram 私人群組討論,再密謀於同年3月8日,在大量市民聚集進行所謂「悼念」的將軍澳尚德停車場外,放置重達20公斤的「墓碑」形炸彈。團夥更準備在炸彈加入螺絲及鐵釘以增強威力,並用喇叭吸引警方靠近後引爆,增加死傷。

專家證人指,在自製炸彈中加入絲帽及螺絲等,是恐怖組織常用手法,可令碎片高速飛散,加強殺傷力並無差別攻擊周圍人員;引誘目標人物接近炸彈後進行引爆的施襲方式,更是恐怖分子常用的「誘敵」技倆。

團夥又在 Telegram 公開群組張貼一份聲明,以及加密貨幣連結為計劃眾籌資金。團夥又不停開設新Telegram私人群組及更換Telegram用戶名稱,逃避警方追查。據警方調查及庭上證供,3名罪成主腦在將軍澳「墓碑」炸彈計劃中,各有不同角色,涉分別購買及儲存爆炸品原材料、購買「墓碑」原材料、製造及測試炸彈及預備鬼車運送炸彈。團夥已為「墓碑」炸彈計劃作好準備,各人各施其職,事前Telegram私人群組內更有多段試爆影片,襲擊一觸即發。

專家證人又指,將軍澳尚德停車場前方並無遮擋,若一個20公斤的炸彈在該處爆炸,會是一個「無差別及全方位的攻擊」,停車場地面前方的任何人都會受傷;而停車場二樓的玻璃外牆更會被爆炸的衝擊波粉碎,組件會全部塌落地面,進一步擴大傷害範圍。

宏創方。資料圖片
首被告何卓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