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廖偉強
(作者為利嘉閣地產總裁)
近年香港樓價一浪低於一浪,樓市淡友常以「今天的平貨會是明天的貴貨」作反諷,意謂置業者以為買入平貨,但明天業主或發展商進一步下調售價,已入市的人就即時「坐艇」。不過,淡友這個論調,到今日則可能需有另一種解讀,就是:「今天仍可用低價買到的物業,但明天就未必再有機會了。」
事實上,從最新數據觀察,樓市已現回穩跡象;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的私人住宅樓價指數累積升幅約1.05%;而私人住宅租金指數更連升8個月,累積升幅更達2.29%;這些數字反映樓市已完成尋底,進入緩步上升階段。
至於利率方面,按揭利率已從高位回落,供樓成本下降,置業負擔減輕。美國聯儲局將於本月議息,減息之聲高唱入雲,預期香港也會跟隨下調;息口向下將成為今年底至明年的主旋律,為樓市添加更大的動力。此外,人才和資金的來到,也為樓市帶來生氣。根據波士頓諮詢的報告,香港成為全球跨境財富管理重鎮,資金湧港,房地產自然受惠。樓價自高位回調近三成,租金回報吸引,豪宅市場更見活躍,資金追捧明顯。
一手低價 尚未能迫業主減價
部分對樓價回升仍然存疑的人士,可能還認為樓價會受到大量新盤低價推出的拖累,業主無可奈何須要鬥減價,令樓價難以企穩。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年首七個月,一手成交錄得逾11,000宗,而二手成交則逾23,000宗,雖然一手佔比上升,但綜觀以二手樓價為考量標準的樓價指數,未見明顯下調,反映業主未有盲目劈價。現時供樓壓力減輕,業主除非有個人的財政需要,或考慮「低賣低買」換樓,否則根本沒有誘因要與新盤鬥低價出貨。
樓市氣氛改善是不爭的事實,不論是市場的持份者還是一般小市民都可以感覺得到。當然,這也不是純粹的感覺,而是切切實實的數據支持。所以,置業者宜適時部署,莫待樓價重拾升勢後才後悔未早入市。
(題為編者所擬。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