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殲擊機梯隊參加受閱的5型戰機全部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戰機組成,以一往無前、有我無敵的雷霆之勢進入閱兵空域,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總台記者 馬宇辰:此次閱兵,殲擊機梯隊是受閱新機型最多的梯隊,5型戰機更是制勝尖刀上的刀尖。電子戰飛機殲-16D,隱身戰機殲-20、殲-20A、殲-20S和殲-35A的集中亮相,不僅體現出「殲擊機家族」的不斷壯大,更體現出中國空軍綜合作戰能力的不斷提升。

殲-16D電子戰飛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專用電子戰飛機。

殲-20、殲-20A飛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重型隱身單座多用途戰鬥機,具備良好的精確打擊、態勢感知和機動能力。

殲-20S飛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重型隱身雙座多用途戰鬥機。

殲-35A飛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中型隱身單座多用途戰鬥機。

殲擊機梯隊 王旭:隱身戰機不是一個獨立的機型,它更多的是一個體系。它起到的能力就不是「1+1=2」的效果,可能是「2×2>4」的效果,它可能是個指數級的上漲。
在王旭看來,單機的精準是「點」,編隊的協同才是「面」,只有每個「點」都嵌入「面」中,才能形成無懈可擊的戰鬥力。因此,他要求團隊不僅個人要硬,整體更要強。
殲擊機梯隊 王旭:我們殲擊機梯隊都是混編進行飛行,說明現在我們的訓練不是單一機型的作戰,也不是單一機型的訓練,我們一定要融入體系當中,我們一定要全要素都能夠提高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達成作戰目標。
殲擊機梯隊不僅包含了5型不同的戰機,飛行員們也來自4支空軍的王牌勁旅,面對駕駛習慣上的差異,他們一次次開展頭腦風暴,推動訓練模式轉型,將傳統「單機技術打磨」升級為「編隊協同訓練」。

殲擊機梯隊 王利壯:我在這次任務中,飛的是殲擊機梯隊的長機位置。作為殲擊機梯隊的長機,首先它要有穩定性;第二要有柔和性,帶領梯隊飛過天安門,肯定是感到無比自豪與激動。在通過天安門的時候,可以俯瞰繁華的城市和飄揚的紅旗,能看到祖國繁榮富強的同時,又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負着責任。我和戰友們將始終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不斷錘煉過硬的飛行技能,為國防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受閱當天,在距離機場不遠處的對空台裏,一級上士姜明遠迅速、準確、不間斷地把塔台指揮口令傳遞給空中飛行員。作為地面保障力量的關鍵一環,姜明遠和其他三位戰友常年駐守在這裏,24小時戰備值班,這也是他第二次參加閱兵任務的保障。

地面保障人員 姜明遠:當戰鷹起飛,飛過我們頭頂時,我們會面向飛機敬禮,讓飛機帶着我們對黨和人民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願飛向天安門。
走進歷史是為了走向未來,紀念勝利是為了永遠勝利。如今,殲擊機最新機型集中亮相,標誌着人民空軍正進一步提升綜合作戰能力,更好地肩負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神聖使命。
(來源:央視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