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縱隊後人何雪夫分享父輩抗戰往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胡永愛 攝
●「小蝦米」韓陌看完閱兵後勁感觸。香港文匯報記者胡永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薇、胡永愛)取材自真實歷史的電影《營救飛虎》 9月3日登陸內地院線,當天也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有不少觀眾選擇在上午觀看閱兵直播,下午走進影院一睹影片。

「本以為是一部純動作片,沒想到看了十分鐘,眼淚就掉下來了。」「小時候聽爺爺講述的故事,終於在銀幕上看到,每一幕都讓我充滿代入感。」「看完先進裝備,再看電影,深感和平來之不易,這盛世如先烈所願!」互聯網上,觀眾紛紛寫下自己的觀後感受,這份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成為電影《營救飛虎》打動人心的核心力量。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於日寇鐵蹄之下。在香港長達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時期,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是唯一成建制且堅持抵抗直至抗戰勝利的武裝隊伍。孤懸敵後的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在日偽軍夾擊的環境下浴血奮戰,襲擊日軍據點,截擊日軍運輸隊伍,成功營救包括遇襲美軍「飛虎隊」隊員在內的數十名盟軍飛行員與國際友人。電影《營救飛虎》的核心情節——營救被日軍擊落的美軍飛行員,正是取材自這一段真實抗戰傳奇。

東江縱隊後人張仲鳴在觀影後,回憶起父親參與營救美軍飛行員克爾的經歷:「父親曾與克爾在山洞中隱蔽20天,當時上千名日軍嚴密搜捕,父親冒着危險往返山路運送糧食與藥品。」在他看來,影片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先輩精神的傳承,「如今親歷者日漸減少,我們這代人更應扛起弘揚抗戰精神的責任,讓英雄故事代代相傳。」

我們再也不用撿裝備了!

「父親那一代已經不在了,我已經70了,再不去講,後面的人更不知道這段歷史。」東江縱隊後人何雪夫則表示。還有東江縱隊後人何學福,他從2007年開始研究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營救美國飛虎隊的歷史,他推薦有興趣的觀眾可以看看克爾的日記,「這些過程和細節,日記裏記錄得非常詳細。」

電影《營救飛虎》上映當天,在片中飾演「小蝦米」的小演員韓陌在看完閱兵直播後,結合劇中情節在微博上有感而發:「『蝦米』,你看到了嗎?我們國家現在強得可怕!你看戰士們笑得可燦爛了!『沙膽仔』(劇中角色),你看到了嗎?咱現在啥都有,再也不用撿裝備了!」這段發言也引發網友留言互動,90後小鄭表示:「上午被國家的強大所震撼,下午被先烈們的精神深深感動,這一天正能量滿滿!」

值得關注的是,由美國飛虎隊老兵及其後人組成的「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主席杰弗里·格林在9月3日當天也受邀觀禮閱兵。他表示:「我們非常榮幸被邀請見證閱兵!這場閱兵式將向世界宣告,我們都曾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參與方,而且我們戰勝了!」而在兩日前,他所在的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代表團也來中國觀影《營救飛虎》,杰弗里讚嘆電影精準展現了二戰時中國人民為營救美國空軍犧牲的歷史,讓人深度共情,「這部電影精準地展現了歷史,期盼更多國家觀眾觀看這個必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