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小哲

今天有幸遠程觀看隆重莊嚴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儀式,我內心滿是震撼、激動與感悟。這次閱兵不僅展示了人民軍隊和平之師、正義之師、威武之師、勝利之師的雄姿英貌,以及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輝煌成就,更向世界宣示了中國人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堅定決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必將勝利!」此次閱兵是對這一偉大真理的生動詮釋,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

國產裝備顯硬核實力,創新突破振國威。此次閱兵上百種國產現役裝備中,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佔比大,從新型坦克、艦載機、殲擊機,到定向能武器、高超聲速、防空反導、戰略導彈等,以四代裝備為主體的體系化展示,不僅展現了我軍體系作戰能力、新域新質戰力以及強大的戰略威懾實力,也彰顯了我國國防科技的自主創新成果。這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捍衛主權與和平的硬核底氣,印證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國防實力的跨越式提升。

力量結構謀新篇,體系作戰應未來。「4支軍種+4支兵種」的新型軍兵種結構布局和「三結合」裝備力量體系首次集中亮相,軍事航天、網絡空間等新域新質力量比重上升。裝備方隊按實戰化編為七大作戰群,閱兵動用上萬人、上百架飛機、數百台地面裝備,實現了整齊劃一、精準協同、「米秒不差」,難度極大卻亮點紛呈。這種編排體現了軍隊對現代戰爭形態的精準適配,標誌着我國軍事力量從單一作戰向體系化協同的轉型,展現出人民軍隊奮進建軍百年、應對複雜安全挑戰的前瞻布局。

戰旗映史承初心,英雄精神永續揚。戰旗方隊遴選抗戰時期功勳旗幟受閱,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交相輝映,每一面旗幟都是抗戰歲月裏英雄熱血的見證。戰旗方隊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是一段英雄與功勳同在、歷史與現實交融的感人場景,不僅是對先烈的深切緬懷,更將不畏強敵、敢於犧牲的抗戰精神具象化,提醒着每一個人,今日的和平與強大,是無數英雄用生命築牢的根基,精神血脈需代代相傳。

軍民同心續榮光,全民共築強國夢。民兵首次參與抗戰主題閱兵,從許多個省份抽組且覆蓋主要抗日根據地,既體現了「軍民魚水情」的傳統傳承,也展示了新時代民兵的嶄新風貌。這背後是全民對國防事業的認同與參與,從軍隊的硬核發展到民眾的主動擔當,匯聚成了共築強國夢的磅礴力量,讓抗戰精神在新時代不僅是歷史記憶,更成為全民奮進的精神動力。

硬核實力守和平,大國擔當踐承諾。抗戰勝利的歷史早已證明,中國從不主動挑起衝突,強大的國防力量是守護地區穩定、推動世界反法西斯成果鞏固的重要支撐,盡顯負責任大國的擔當。26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紀念活動,彰顯了國際社會對歷史正義的共同堅守。多國元首出席觀禮,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共同捍衛,對「銘記歷史、反對侵略」人類共識的集體認同,體現了國際社會在傳承二戰歷史記憶、維護戰後國際秩序上與中國的高度共識,印證了中國國際影響力與夥伴關係的深度。

「歷史承載過去,也啟迪未來」。此次閱兵讓我們看到了祖國的強大實力和堅定決心,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我們要銘記歷史,弘揚抗戰精神,堅定支援國家的國防建設和和平發展道路。同時,我們要積極促進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身力量,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筆者為重慶市政協委員、就是敢言常務副主席)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