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下午,「上海合作組織+」會議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央視新聞9月2日發表題為《全球治理倡議展現「中國擔當」》的評論文章指出,從主張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到推動國際熱點問題政治解決;從推動建立國際調解院,到倡議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組織,這些年,在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道路上,中國既是理念倡導者,也是務實行動派。以下為全文:

「這是中方繼三大全球倡議之後,向世界提供的又一個重要公共產品」「這一新的倡議對破解當下全球治理挑戰具有重要意義」……對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日在天津「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首次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國際輿論給予高度關注。當天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為這一倡議的生命力與感召力提供了生動註腳。

時代是思想之母。80年前,國際社會在深刻反思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的基礎上,決定成立聯合國,開啟了全球治理的嶄新實踐。80年後的今天,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沒有變,但人類面臨更加複雜多元的全球性挑戰。與此同時,單邊主義與強權行徑嚴重衝擊聯合國等多邊機制,全球治理赤字持續擴大。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日前表示,多邊主義、國際法、聯合國權威面臨挑戰,國際治理架構急需改革。

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全球治理也走到新的十字路口。「構建什麼樣的全球治理體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這是擺在人類面前的時代課題。「世界上的事要由各國商量着辦,不能允許誰的『胳膊粗』就聽誰的」「面對風險和挑戰,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堅持團結合作、開放包容才是人間正道」「這種改革並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創新完善」……習近平主席多次闡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引發國際社會廣泛共鳴。

在本次上合組織天津峰會上,習主席首次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強調「奉行主權平等」「遵守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倡導以人為本」「注重行動導向」。可以看出,這五大理念分別涉及全球治理的首要前提、根本保障、基本路徑、價值取向、重要原則,與聯合國憲章宗旨與原則一脈相承,順應了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期待。諸如「提升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不將少數國家的『家規』強加於人」「反對單邊主義」等主張,直指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中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現象,具有很強的問題導向與現實針對性。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表示,完全贊同並全力支持全球治理倡議,這正是解決現行全球治理體系存在問題的關鍵。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波認為,全球治理倡議系統回答了「由誰治理」「為誰治理」「如何治理」等關鍵問題,它不是要另起爐灶,而是主張對現有全球治理體系進行更好調整和完善,使其更加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丁曉星表示,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的特殊歷史年份,全球治理倡議的提出正當其時;這一倡議是對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的拓展和升華,為回答全球治理的時代課題進一步貢獻了中國方案。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對《國際銳評》分析說,全球治理倡議與中方此前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各有側重,從不同角度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為人類發展進步提供更強推動力。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區域組織,上合組織成立24年來始終踐行「上海精神」,在建設新型國際關係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積累了成功經驗。上合組織前秘書長拉希德·阿利莫夫評價說,上合組織用先進的治理理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正因此,有分析認為,中方在上合組織天津峰會上發起全球治理倡議,有着特別意義,是寄望上合組織在推動全球治理向好向善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本次天津峰會上,習主席提出上合組織要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貢獻「上合力量」、為推動全球開放合作展現「上合擔當」、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做出「上合示範」、為捍衛國際公平正義採取「上合行動」,並且宣布了中方支持上合組織發展的一系列務實舉措。這將有助於上合組織發揮引領作用,當好踐行全球治理倡議的表率。事實上,本次上合峰會簽署並發表《天津宣言》、批准《上合組織未來10年發展戰略》、發表關於二戰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的聲明、通過24份成果文件、接收老撾為對話夥伴……一系列豐碩成果為落實全球治理倡議注入了新動力。

路雖遠,行則將至。從主張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到推動國際熱點問題政治解決;從推動建立國際調解院,到倡議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組織,這些年,在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道路上,中國既是理念倡導者,也是務實行動派。這一次,全球治理倡議的提出不僅是上合組織天津峰會的重要成果,也體現出中方與時俱進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完善,為破解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建設一個讓人人享有富足安康的世界提供了路徑、指明了方向。百年變局下,中國再次用智慧與行動詮釋了何為「大國擔當」。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