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燁 張聰 李暢 天津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提出,中方將成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能源、綠色產業、數字經濟三大合作平台,以及科技創新、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三大合作中心,並在未來5年同上海合作組織其他國家一道實施新增「千萬千瓦光伏」和「千萬千瓦風電」項目。

關於此處釋放的香港機遇,國際問題專家、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龍興春對香港文匯網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為能源合作、綠色產業、數字經濟等方面提供資金支持。比如,可以吸引上合國家成員國,將上述領域相關企業放到香港上市融資。另外,香港也可以為這些國家的科技人才到港創新創業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還可以為成員國的學生赴港讀書或訪學提供便利。「香港應該找準自己的定位,在更擅長的領域,為將成立的三大合作平台和三大合作中心作出貢獻。」他說,「設立在香港的國際調解院,也可在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發生矛盾時,發揮獨一無二的調解作用。」
談及香港優勢,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對香港文匯網表示,香港本身在全球治理方面就有着先進經驗,這使其在參與全球治理倡議時,能夠快速對接國際標準,少走彎路,提高效率。特別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香港既能發揮國際化平台作用,又能依託內地資源,這種雙重優勢使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橋樑價值。
除上述經驗,他提到,香港還有兩大優勢:一是香港具有開放性,可以促使相關各方的資源、資金、人員等自由流動,並在香港形成一個匯集點,從而推進各優勢資源和要素的有效配置;二是香港本身有很多專業人才,在某些領域甚至還有領先優勢的技術標準,具有不可小覷的競爭力。「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也讓香港能更好地協同推動,上合組織成員國在科技創新、教育、綠色產業等領域的合作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