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現行機制下,若家屬就病人的病因或病歷等資料有疑問,想查閱醫療報告等文件,可向醫管局和所屬公立醫院付費索取相關資料,一般獲批後,會在40天內發放。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現有機制允許病人家屬以合理費用(895元)申請病歷紀錄,無須依賴非法途徑,而且醫院可提供更清晰的解說,「這些紀錄多為英文術語,有些還是手寫文字,家屬未必能完全理解,可能需要找專業人士詳細解說。」

指匿名信對涉事醫生及家屬不公平

他指出,無論「吹哨者」動機如何良好,以非法手段取得並洩露病人資料均不可取,此舉不僅對涉事醫生不公,更可能加深對家屬傷害,「這對涉事醫生不公平,因為匿名信件只是單向指控;對家屬也不公平,他們已因親人離世承受創傷,匿名資料可能引發更多懷疑,加深心理傷害,難以平復。」他指出,非法洩露的資料未必全面,家屬可能因誤解而產生不必要的猜測,進一步損害醫患關係。

對於今次將軍澳醫院事件,林志釉指違法行為理應受懲罰,但已對醫管局的公信力與形象造成一定影響,容易引發公眾猜測。他建議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由院外人士全面審視事件經過,並公開總結報告,相信有助提升市民對公立醫院的信任,同時也可讓家屬和公眾了解真相,避免不必要的臆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