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六月」主席劉智鵬教授、副主席高寶齡、徐海山決定主辦的「舌尖上的非遺」作主打吸引大眾,與帝港酒店集團區域中式廚藝總監江肇祺師傅、帝逸酒店中餐行政總廚李家鋌師傅構思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盛宴】菜單 ,以及「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食肆推廣計劃」。當時是作為文化活動推廣。最近帝京酒店帝逸酒店的大廚決定配合「香港處處有非遺」在餐桌上繼續推廣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將當日「舌尖上的非遺」設計的菜單再豐富,設計出「非遺雅宴‧傳味承真(九道)菜單」在限定期間推出,而且有優惠價。如果想知道目前有哪些烹調食物技藝屬於「香港非遺」,食完印象加深。
帝京酒店獅房菜更提供八道、九道及十二道菜單「非遺雅宴」以供選擇,帝逸酒店逸軒則供應九道菜單。

滷醃三品 (潮州滷水及醃菜製作技藝))
擷取自非遺中的潮州滷水食品、醃菜和蝦膏蝦醬製作技藝配以創意點子分別烹調成椒韻墨玉、琥珀藏薑和醬香珍味;既展現地道獨特美味傳承,亦盡展師傅的精湛廚藝。
椒韻墨玉即潮式藤椒墨魚,用上傳統潮式滷水滷煮墨魚,搭配自家秘製的麻辛惹味藤椒汁,獨特辛香,醒胃誘人;琥珀藏薑的子薑尖椒皮蛋,以秘製醋汁醃漬,搭配微辣香氣濃的尖椒碎,伴以冰花皮蛋,清爽又鹹酸有致;醬香珍味的蝦醬蔥燒刺參,用上蝦膏蝦醬製作技藝曬製的本地蝦醬來烹調,刺參質感柔軟細滑,醬香味濃,獨具鹹鮮滋味。
煙燻二品(蒸籠製作技藝)
傳統點心多數用上蒸籠盛載來蒸煮,而蒸籠可以說是自然智慧與現代科學結合的傑作,有創意的籠香玉餃,餃子包裹鴨肉後以大火蒸煮而成;搭配的金縷蜜焰即米通腐乳叉燒,用上非遺的豆品製作技藝製作的腐乳入饌,鬆化米通放上自家製厚切叉燒,鹹鮮與香甜、軟糯與嚼勁,交織成細膩而豐富的非遺美饌,賣相精緻,打卡一流。
翠膽明珠 (雲吞製作技藝)
廣東名物之一的「金魚尾」雲吞,一口大小就爆發出蝦與大地魚的甘鮮澎湃滋味,並以餡料打造出肥瘦黃金比例,搭配彈牙爽口的蝦仁;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技藝標準。師傅以經典的砂窩雲吞雞為靈感,重新演繹,創作了全新的砂鍋菜膽花膠廣東雲吞,選用當季時蔬搭配厚肉花膠製作,砂鍋燒熱後注入以鮮雞、豬骨等熬煮的清澈濃湯,放入依傳統技法包製的廣東雲吞,一窩養顏滋潤、別富地道風味的翠膽明珠登場。
漁港風華(鹹魚製作技藝、豆豉製作技藝)
避風塘鹹魚茸豆豉煎馬友魚,是一道集結非遺技藝,並洋溢地道風味的鮮味美饌。漁民會將捕撈的過盛漁獲經藏魚、起魚及曬魚三個步驟製成鹹魚,當中又以馬友魚最受漁民喜愛,因其肉質厚實、油脂豐富,醃製後風味獨特料理,師傅將大量蒜蓉、豆酥及麵包糠先炸香再加入豆豉、辣椒及蔥花與瑤柱製成新派避風塘調料。大廚特別用上肥美的馬友魚,煎出多餘油脂,與加入鹹魚蓉的新派避風塘風味配料猛火兜炒而成,色澤金黃、香氣濃郁,結合傳統文化及現代創意,惹味非常。
陳滷菌珍(潮州滷水食品製作技藝)
陳皮滷水牛肝菌農場雞
漁澳風光(生曬製技藝)
用大澳生曬蝦乾、魚肚、杞子配菜心苗 ,蝦乾惹味菜心苗青甜。
金炊玉饌 (臘味製作技藝)
用臘味蟹肉炒飯加上脆芋絲又香口又好味,本來不想吃飯的也忍不住要吃。
茶啡雙凝 (鴛鴦製作技藝)
盛宴為大家送上茶啡雙凝—港式鴛鴦茶凍,鴛鴦是港式茶餐廳最具標緻性的獨有飲品,結合了紅茶與咖啡的雙重風味,承載了香港市井生活的記憶,師傅以鴛鴦製成茶凍。
傳統小點(麻雀牌製作技藝)
兩位師傅參考麻雀牌與傳統食物製作技藝,炮製出麻雀千層馬拉糕與懷舊合桃酥的傳統小點。從經典中式蒸點心的馬拉糕為基調,配合麻雀牌製作技藝將質感軟熟鬆軟的千層馬拉糕炮製成小方塊,精緻可愛回到童年時。加上懷舊合桃酥依傳統食物製作技藝手工炮製而成。
記者:寧寧
拍攝:寧寧
剪輯:木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