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領袖分組操作自動心臟除顫器,以及練習心肺復甦法。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義工導師教授義工領袖如何使用對講機,以及如何準確報告事故。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左起:胡文俊、吳偉諾、古俊雄。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林健強調,前線義工並非義工領袖的下屬,故義工領袖在與前線義工溝通時應注重情感支援。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距離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尚餘不足70天,香港特區政府一眾部門正全力籌備迎接該項盛事相關工作,包括積極為一班義工展開培訓,務求令賽事順利進行,以及提供專業與系統化的支援。其中,消防處早在今年3月已推出「全運會義工領袖×社區應急先鋒計劃」,為約1,500名義工領袖提供消防、應急和救護專業培訓,確保義工熟悉不同場館的情況及自身職責。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獨家直擊受訓過程。此外,良好的團隊協作亦是賽事能否安全、順利進行的關鍵之一,有義工導師向記者強調,所有義工都是出於一份熱誠貢獻社會,但他們並非義工領袖的下屬,因此義工領袖應注重提供情感支援,以增強團隊凝聚力。●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

「全運會義工領袖×社區應急先鋒計劃」至今已舉辦13場培訓,內容涵蓋消防、應急及救護技能。培訓分為兩階段,首階段聚焦防火及應急知識,第二階段則教授自動心臟除顫器(AED)操作及心肺復甦法(CPR)等救護手段。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實地採訪了一場培訓,講座內容包括消防設備操作、事故報警技巧、簡單急救處理等實用知識。現場有消防處導師向數百名參與義工領袖講解燒傷、扭傷等醫療情況的分級與處理方法,並指導他們如何向場地指揮中心報告事故地點及性質,及聯繫消防處救護人員與醫療輔助隊人員。

在心肺復甦及AED使用實操環節,義工領袖分組進行練習,並由導師教授他們如何為患者貼上電擊貼片及進行心肺復甦。導師強調,義工領袖在遭遇醫療事故時需保持冷靜,第一時間聯繫緊急服務,並檢查患者呼吸及氣道是否暢通;若患者陷於昏迷,義工應輕輕後仰患者頭部,確保其氣道無阻塞,並檢查患者對聲音或觸碰的反應。心肺復甦須由受過專業訓練者按壓患者胸骨下半部,頻率為每分鐘100次至120次,深度不少於5厘米。

針對不同場館 加入逃生知識

計劃負責人、消防處署理助理消防區長吳偉諾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計劃旨在教授義工領袖基本的防火滅火技巧、緊急事故應對及簡單救援知識,「當他們完成培訓後,無論在場館內外均能為運動員及觀眾提供即時支援。」他補充,全運會將在本港多個場館舉行,因此培訓特別加入逃生知識與消防設備使用技巧,確保義工無論身處哪個場館,都有足夠能力在專業救援人員抵達前為患者進行初步應急處理,保障場館安全及讓賽事順利舉行。

擔任計劃救護導師的消防處救護總隊目胡文俊指出,賽事中常見有運動員出現傷口、骨折、出血等緊急情況,甚至心臟驟停,因此培訓重點在於教授義工領袖如何實施急救、尋找AED,並在救護人員到場前採取適切措施。

另外,擔任計劃消防導師的消防處消防隊目古俊雄則表示,消防培訓強調防火意識及工具使用,義工領袖有機會試用手提滅火器及場內消防水喉。導師還會通過場景模擬及假設性問題,引導義工分析潛在風險,提升危機意識。「大家未必清楚會發生什麼意外,故我們會展示一些場景圖,以刺激他們說出可能發生意外的地方。之後我們會教授一些應對方法,例如如何使用工具、如何善用現場資源和支援團隊去解決危機。」

此外,消防處亦會教授義工領袖善用「保安一站通」等應用程式,尋找AED或求援;這些應用程式除可於全運會賽事使用外,亦可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領袖與前線溝通 首重情感支持

流暢的溝通及情感支持是團隊協作的潤滑劑,具社工背景的義工導師林健負責溝通技巧的培訓。他強調,義工管理不同於一般機構,「所有義工都是出於熱心而參與,但他們並非義工領袖的下屬,故義工領袖在與前線義工溝通時應注重情感支援,例如可感謝他們在酷熱或雨天中的付出,並因應其身心狀況提供休息時間,增強團隊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