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慧形容今次十五運會就像在做一個大學項目,與所有義工一起努力,享受成果。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在即將舉行的全國運動會中,無數義工為令賽事成功舉行而默默貢獻力量。自小對義務工作感興趣的李沛慧,懷着探索社會的熱情先後以義工身份參與北京奧運會及深圳世界大學運動會,更在今次十五運會擔任義工領袖。從青澀跟隨者到成為義工領袖帶領團隊,李沛慧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我不會因為自己是領袖就要求大家聽我的,而是希望以開放態度保持團隊間溝通順暢。」她形容今次十五運會就像在做一個大學項目,與所有義工一起努力,享受成果。

「從小時候起已覺得做義工是一個能走出去、接觸不同人群的機會。」李沛慧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回憶道。對她而言,義務工作不僅是走出校園的窗口,更是了解社會運作與不同階層生活方式的途徑。「學校教會我們讀書及與同學相處,義工活動則讓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學習如何與不同人溝通,以及理解他們的思維與生活模式。」

這種對社會的探索慾望,促使李沛慧從小就跟隨家人或學校參與義工活動開闊眼界,也在她心中種下了成為賽事義工的種子。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李沛慧踏上賽事義工之路的重要起點。「那時剛高中畢業準備升讀大學,聽到有機會參與奧運義工便馬上報名,雖然我並非運動員,但能以義工身份參與這樣的世界級盛事,真的非常感恩。」作為當時年紀最小的香港義工之一,李沛慧跟隨香港義工團隊與北京當地的奧運義工部門、場館管理部門及住宿部門對接,負責協調工作,在北京度過了一個充實的暑假。

她憶述:「那時很多事情都是未知的,因此有點緊張,但跟着一眾前輩真的學到了很多,特別是擴闊了眼界及提升了待人接物的能力。」

重視團隊協作 保持良好溝通

2011年在深圳舉辦的世界大學運動會,亦為李沛慧提供了另一個展示能力的舞台。那次她從「跟隨者」成長為帶領團隊的義工領袖,負責排球比賽場館的觀眾服務工作,「那次團隊成員大多為大學生,年齡和我較接近,溝通起來特別融洽。」李沛慧表示,她不僅與團隊成員分享自己的經驗,還與當地的大學老師及場館管理人員合作,確保賽事順利進行。

今次十五運會,李沛慧將繼續擔任義工領袖。兩次大型賽事的義工經歷,讓她深深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故不會以領袖身份要求義工聽從其命令,而是更重視團隊之間及與外界保持良好溝通。

她亦對消防處提供的「社區應急先鋒計劃」培訓課程讚不絕口,「消防處導師的講解非常專業,提供的資訊實用又不枯燥。我回家後還跟家人分享,這些知識對日常生活例如照顧小孩或長者都有莫大幫助。」她提到,對自動體外除顫器(AED)使用的培訓特別印象深刻,「我們經常在公共場所看到AED,但具體怎麼用?有哪些注意事項?不親自學是記不了的。」她指該類培訓不僅對義工工作有幫助,也為日常生活的應急提供了重要知識。 ●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