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鈴灣畔壩光片區。 作者供圖

木木

這方水土,位於排牙山與大筆架山之間,兩山對峙,群峰並立,水灣環繞,古木森然,歷來是大鵬半島北上和西進的門戶。明清時期,惠州府與廣州府在此交匯,互有隸屬。而今建制葵涌街道,集大鵬新區行政中心、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於一體,在新區三個街道中人口密度相對較大,產業亦較為多元。

葵涌地形東西狹長,山地多平地少,人口主要聚居在中部的葵涌盆地,以及西部沙魚涌港口片區和東部壩光片區。葵涌盆地在長年雨水沖刷下形成一條山間河流,名葵涌河,向西南蜿蜒流入大鵬灣,入海口因形似鯊魚而得名沙魚涌(鯊魚涌)。明代興起沙魚涌商埠,曾是聞名於惠陽、東莞、新安三縣的商旅集散地。清嘉慶《新安縣志》羅列了當時縣域範圍內(含今深圳和香港地區)37個比較活躍的墟市,葵涌墟是其中之一。1895年,沙魚涌港口開通往返香港的渡輪,成為惠州地區與香港往來的主要通道,在20世紀上半葉華南經濟社會變革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抗日戰爭初期,沙魚涌國際郵件互換局得益於與香港之間的港口貿易,維持了中國與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郵件通訊往來。1941年底香港淪陷,郵路中斷。在中共中央部署下,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東江縱隊前身)對羈留香港的文化名人實施「大營救」行動,在沙魚涌開闢了東部海上營救路線。

1942年6月,中共南方工委轄下的粵北省委遭到國民黨特務機關嚴重破壞,廣東及相鄰地區黨的組織及其活動被迫停止。半年後,廣東省臨時委員會在沙魚涌附近的土洋村成立。又一年,東江縱隊成立。它們作為抗戰中後期廣東地區黨的組織中樞和主要武裝力量,積極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民主政權,並加強國際合作,為鞏固和發展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作出了巨大貢獻。抗日戰爭結束後,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根據國共兩黨重慶談判協議,東江縱隊1946年6月開始北撤。2,583名北撤人員,在曾生司令員帶領下,從沙魚涌碼頭登上三艘登陸艦,揮別親人和故土,駛向山東煙台,譜寫新的歷史篇章。

如今,沙魚涌仍是一片南國水鄉風貌,樹蔭花牆,古風猶存。2022年,土洋村被中組部確定為「紅色村」建設試點。漫步在村裏的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舊址、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蜿蜒起伏的土路石巷中,但見秘密交通站、電報房等紅色遺蹟與傳統客家民俗、現代文旅設施相得益彰,沙魚涌海灘拍岸的濤聲持續在耳旁回響。這座濱海紅色村落,以組織振興帶動產業振興、治理振興、文化振興和生態振興,正所謂「有點可看,有史可講,有景可賞,有情可感」,獨特的文史魅力次第呈現。

沙魚涌的紅色浪漫,匯入改革開放的大潮,激起新時代奔騰不息的產業巨浪。從土洋村往西直至下洞村,作為深圳能源核心區域,聚集了中石化油庫、光匯石油、華安氣庫等大型能源企業。全市70%的成品油、75%的液化石油氣由此保供,為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了穩定的能源支持。建設中的國家管網深圳液化天然氣應急調峰站、深圳市天然氣儲備與調峰庫二期擴建工程等重大能源項目,在「全國天然氣一張網」和「南氣北送」互通工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由土洋村往東,進入葵涌中心城區。本世紀初年成立的比亞迪葵涌工業園及比克電池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在這裏深耕20餘年,將其打造成華南地區頗具影響力的新能源基地。從中心城區再往東,至壩光片區,則是一條以生物醫學和低空經濟為主體的多元產業帶,位列深圳20大先進製造業園區之一。當一架架無人飛行器在世外桃源般的壩光上空翩然翱翔,你會感受到夢想起航的喜悅撲面而來。

排牙山如一柄翠綠色寶劍劈開大亞灣,將水域一分為二:南為大鵬澳,北為啞鈴灣。啞鈴灣畔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客家村落——壩光村,明代隸屬廣州府,清康熙年間一度劃入惠州府,後復歸廣州府。想當年,客家先民從嘉應、龍川、惠陽等地一路南遷,篳路藍縷,來到這山環水繞之地開枝散葉。由於地處偏僻,人跡罕至,這裏仍保留着原始地形地貌。一灣海水波平如鏡,大小島嶼星羅棋布,長滿綠草的灘塗與蔚藍的波濤相映成趣。芭蕉林、灌木叢繞屋而棲,百餘座客家老宅雖已人去樓空,但基本架構還在,古韻依然。老宅後面重巒疊嶂,林深草密,鳥鳴溪喧。300餘株銀葉古樹濱海而生,姿態各異,其中樹齡最長的已達500多年。銀葉樹作為珍稀紅樹林品種,目前僅在日本、印度和中國有生長。

2023年7月,深圳海洋大學在壩光片區破土動工,昔日安靜的古村落正蛻變為面向世界的海洋科技新城。這座由南方科技大學牽頭籌建的新型研究型海洋大學,對標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等一流研究機構,與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館一體化規劃建設。小街建起大學堂,旨在通過源源不斷的科技動能和人才資源,推動海洋新質生產力發展。同時,立足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並進,着力將壩光片區建設成為探索海洋科技、培育海洋意識的基地,為深圳再添一個家庭露營、趕海休閒的好去處。

須知,中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海洋教學科研和產業發展時不我待。目前我國海洋大學資源總體上呈「東重南輕」分布:中國海洋大學設在青島,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高校,另外幾所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浙江海洋大學、江蘇海洋大學,以及台灣海洋大學,都位於東部海域,南部海域只有湛江的廣東海洋大學。這顯然與南海日益凸顯的戰略地位不相符,更與粵港澳大灣區在海洋強國建設中不可取代的歷史使命不相稱。因應這一時代背景,繼續辦好廣東海洋大學,發揮好它作為中國水產品和鹽水種植研發基地的作用,同時高質量建設深圳海洋大學,對南海開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站在籌建中的海洋大學主樓天台上,遙看排牙山層層疊疊的綠,映入啞鈴灣起起伏伏的藍。隔海相望,大筆架山的序峰「三桿筆」直插雲天,彷彿在這片山海相連的海洋科技新城,姿意書寫着時代的風流——

牙山筆嶺眾峰降 潮起沙涌入壩光

灣畔清風看古木 村頭烽火憶東江

新區門戶向深圳 舊邑水墟通惠陽

逐海千秋園一夢 小街建起大學堂